白扁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周秋分,宜收敛养阴 [复制链接]

1#

秋分有两层意思,一是与春分相对应的,这一天平分了昼夜。秋分之后白昼愈短,天气愈寒。二是秋分居于秋季90天之半,平分了秋季。秋分以后,由于太阳直射的位置转向南半球,北半球气温越来越低。

秋分当日宜早睡早起,早点回家,心态保持平和喜悦,勿大喜大怒,收敛心神。《千金月令》曰:「秋分之日勿杀生,勿用刑,勿处房帷,勿吊丧问疾,勿大醉。君子当斋戒静专以自检。」宋朝时,秋分当天百官放假。

初候 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由于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盛,阳气藏匿,所以雷声也收了。

二候 蛰虫坯户

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入侵。

三候 水始涸

降雨量开始减少,加上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趋向于干涸之中。

虽说秋分后天气变冷对于当下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变冷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干燥的来袭。

众所周知,相比较起冷凉而言,“燥”其实才是秋季的主气,也因此古人常将秋季的干燥单独称为“秋燥”,而秋燥伤人的手段,主要以损耗津液为主,这津液一旦损耗,那么肺脏便容易出现“诸涩枯涸”的情况。

其中“诸涩枯涸”即是对鼻咽干燥、皮肤干燥和干咳干呕等毛病集中起来的笼统称谓,而之所以我们身体会出现这些情况,正主要是肺脏中的“阴液”损耗过度所致。

肺脏阴液的盈虚状态,正是肺脏“呼吸、皮毛”这两个主要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那么到了秋季,我们该如何调养,以使身体避开这些风险呢?

其实在《黄帝内经》就给出了大致的养生方向:“秋冬养阴。”而所谓的“阴”在古人的观念中正同“水”关联深密,也就是说,养阴的关键之一,便是补水。

关于如何“养阴”和避免“损阴”,具体可以参考《遵生八笺·秋》,原文是这样说的:“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宜进热汤以助阳气。

又若积劳、消渴,不宜吃干饭炙煿并生鲙、鸡、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之类。”

通俗点说,就是为了防止阴液损耗,在秋季我们应避免出现呕吐或者发汗的情况,因为呕吐和发汗所带来的水液流失是极其严重的。

而倘若又存在积劳和易渴的问题,那么就得尽量少食用干燥的米饭、炙烤的食物、冰冷的鱼生、温燥的鸡肉、损阴的浊酒和发臭的陈醋等损阴的食物。

今天咱们就来分享一些真正归于身体的方法,这些滋阴敛阳的方法,可以试试!

静养滋阴,把阳气往下拽

一些安静的运动,有着滋阴的效果,比如慢走,走上半小时,咱们脚底就会发热,阳气也会更容易往下走。下面就分享一个把阳气往下拽的方法,就是站桩。

这个方法老师之前教过,每天早晨六七点,迎着朝阳站桩,既能补阳气,又能滋阴敛阳不上火,这种是可以把阳气归为身体所用的。

每次站桩,我都能出一身汗,感觉膝盖处在往外冒凉风,这是身体中的寒在往外排,哪里有寒哪里就会觉得凉。

之后会感觉到背部发热,心静,神清气爽,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通透感,感觉全身上下就像被打通一样,阳气也会下沉,不会上浮于我们的头面部位。

老师六十多岁的人,已经坚持站桩几十年,有一次随着老师去山中调养,每天早上六点,呼吸着山间纯净的空气,一边把阳气补进来,一边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收纳阳气。

平时如果没时间去山林中,楼下小区或是附近的公园,都是不错的站桩地点,闭眼、张嘴、吸气、吐气,将太阳的力量吸入体内,把体内的浊气呼出,正所谓,世间万物不为我所有,但皆为我所用。

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每天站桩半小时,身心舒畅,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让身体的重心下降,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

我们在站桩时,头要正,不能外头,下颌微微往回收,闭上眼睛,深呼吸再吐气,双臂犹如抱球一样,手的位置一开始可以低一些,后面渐渐往上抬,但是不能高于肩膀,低于肚脐。

我们站桩时,肩膀一定要放松,不能端着,不然气会受阻,膝盖委屈就行,后背不能驼,腹部放松回收,这样身体中的气机才会顺畅,阳气也能顺利往下走。

睡眠质量高,也能养阴敛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如果熬夜很晚,自己就容易上火。我曾经连续熬了两天到两三点,结果没过两天,嘴巴也溃疡了,牙龈也肿了,感觉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

这就是熬夜多了伤阴虚耗津液,所以一般经常熬夜的人,肯定都阴虚。其实原理很简单,我们熬夜一般熬的都是上半夜,也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刚好是我们肝胆修养的时间。

比如子时,也就是11点到1点期间,胆要降相火,以便藏于肾水,使肾水和合。而1点到3点这段时间,肝要从和合的肾水中升发轻清之气。

人家要降的时候,你干扰人家不睡觉,那么该降不降,该升不升,体内的气机肯定一团乱,必然会出郁火来,身体的阳气也不得安宁,到处乱窜,可不就加重上火了么。

所以咱们若是想滋阴敛阳,得保证子时要睡得好。这时候睡觉,既能滋阴,又能让阳平静下来,不到处乱窜,身体的气机也会通,阳气自然会往该去的地方走,不会聚在我们的面部。

不过提起睡觉,很多人都犯了愁,尤其是习惯性熬夜的人,不到一两点,根本睡不着觉,即使躺在床上,脑子里也跟过电影一样,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确实非常痛苦,很多人都饱受其困扰。

要多吃养血滋阴的食物。比如,桑葚、枸杞、当归、桂圆、酸枣、葡萄干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滋养肝血的东西。

汉代大医家张仲景经常用酸枣仁汤调理虚劳虚烦不得眠,我们也在酸枣仁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改动,做了酸枣仁膏,让安神助眠效果依旧,很多人喝了睡到醒不来,也是因为平日亏欠的身体的睡眠太多。

它是由酸枣仁、桂圆、百合、莲子、黄精、桑葚、茯苓、红枣、麦芽糖、蜂蜜组成组成的。

用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还配上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百合;

养心安神、健脾益肾的莲子;帮你清心火;再以祛湿健脾、宁心安神的茯苓;

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桂圆和大枣;帮你补益心脾;

滋阴、补血的桑葚;帮你补肝肾、补气血,又可以弥补熬夜对气血的亏损。

之前小伙伴觉得比较甜,我们做了减糖版,熬得比以前更浓稠,也就是每一勺的密度变大,有效成分更多了。

另外在冲泡饮用的时候,最好不要用热水冲泡,因为热水的高温会破坏蜂蜜中的有效成分,此外饮用酸枣膏最好在睡时两小时前为佳。

秋季最佳滋阴食养:莲子芡实

除了睡以外,第二个秋养的关键是吃。最好的莫过于润燥的莲子芡实粥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经过一整个夏天,皮肤会变得粗糙,不仅皮肤发干,头发也变得很干燥,特别爱掉头发,梳起来没有那么顺滑。另外,除了皮肤头发发干以外,鼻子嗓子也容易发干。

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就是补水润肺,防秋燥。这时候我们在一日三餐的中要多吃一些汤粥之类的东西。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补益脾胃,让它获得动力;同时去除体内湿气,湿气没了,气血动起来没有累赘,人就会轻松,消除困倦。

秋季身体内阳气又弱。脾胃弱的人容易腹胀,消化不良,没胃口,吃东西没味道,大便不成型的问题。

如果还湿气重容易感觉头蒙,如同裹着东西,拉肚子,大便粘厕所,肉软软的胖,四肢沉重乏力,湿疹,严重的还会引发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不少女子白带多其实就是身体湿重的表现,对于脾虚湿气重的人可以芡实、白术、茯苓一起吃,如茯苓芡实粥、芡实山药粥等。

提到祛湿,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而芡实的祛湿功效比赤小豆、薏米更强,而且薏米属微寒性,长时间吃胃受不了。

莲子:补益脾胃,祛湿的同时还能养心安神,心安能减少思虑,而思虑过多是脾虚的重要诱因。

山药:补气健脾,还能补益肺肾。肺能调理水的通道,肾主全身之水,脾主运水,湿气重虽然根本在脾运水能力下降,但调理肺脾肾能更快把湿化掉。

芡实与山药:均具有补脾止泻的功效,补益效果相似,但芡实之固涩肾精,更有甚于山药。而且湿气重堵住中焦的人不能用山药,从某种程度上看山药是不祛湿的。

山药的强项在于补脾肺之气,益肺肾之阴。如果是阴虚体质的,但又湿气偏重,就可以芡实+山药。尤其老人,孩子,孕妇,用一点芡实与山药炒熟后,弄成粉末,每天和粥调服,可以祛湿补脾,同时补脾肺肾之阴。

我们把山药、茯苓、莲子、芡实,磨成粉制作为养胃的好物。也是八珍糕的升级版,茯渭糕也就诞生了,专门为脾胃不好的人研制,方便携带,走到哪吃到哪,时刻做到健脾滋阴!

每天吃两块,香甜软糯,清甜不腻人,细细咀嚼能吃到食材颗粒,这几种食材都是健脾养胃界的扛把子。

芡实:健脾祛湿,能把体内的水湿排出去,帮助脾胃运化。

莲子:补益脾胃,祛湿的同时能养心安神,如果情绪一直不好,莲子必不可少。

白扁豆:被称为脾之谷,不仅能祛湿,还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山药:健脾补气,对肺也不错。

茯苓和薏米一定要有,它们一升一降,会让体内的气运作起来,茯苓能帮助脾清除水湿,加强运化能力,薏苡仁又是利水祛湿的,往下走。

山楂:健胃消食,有了它,哪怕有积食也不怕,还能行气化瘀。

再配合养胃的糯米,加入人参,补脾益肺,补元气,像本就体质虚弱的人再适合不过。小小一块,浓缩了多种食材精华!

经过12道工艺,采用破壁技术打磨,保留原本食材的营养,再进行低温烘焙,手工制作,才能做成一颗颗营养和口感双重满分的茯渭糕!

即使是牙齿状态不好的中老年也能轻松吃,甜味很淡,不喜欢吃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开袋即食,干净卫生,也便于携带,装在包包里,饿了随时吃,每天2~3块即可,也不要贪食过多

此时节北方尽管冷空气频繁南下,却挡不住金风送爽、天高云阔;南方则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暑气已尽,秋意渐浓。马上就是十一长假,一定要找人少的风景处,尽情享受一场舒缓疲惫、放松身心的旅行。

想想有没有这样的地方:空气好,大片的植物,祥和又安宁。

这七天远离电脑、电视,让自己闲下来。走在自然之中,忘却工作中的烦恼。吃简单的滋养润肺食物,好好地呼吸和睡眠,路边的野猫、门前的土狗都是你的伙伴,放松自己,尽享自然之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