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夏季,气候炎热,你是否时常感觉到胃口不佳、食欲不振,进食后腹部有持续性的胀痛感呢?有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环境温度较高导致的,殊不知,你的脾胃状态已经出现了问题。
脾胃的主要责任在于消化食物,如果脾胃状态异常,消化功能欠佳,食物无法被消化殆尽,各种杂质、废料乃至毒素就会堆积于人体。长期下去,还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甚至是健康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脾胃虚弱?长期忽视此问题会造成哪些影响?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调理呢?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一、脾胃虚,百病生!
脾胃不和与很多因素有关。有些人体质先天虚弱,受遗传影响,脾胃状态本就不佳。而有些人则是后天“作”出来的,经常吃油腻、辛辣、生冷、寒凉的食物,脾胃负担长期过重,这才造成了脾胃虚弱。
当代人生活状态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三餐不规律、啤酒夜宵、熬夜晚睡等,时刻摧残着健康。尤其是脾胃状态,也因为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如果脾虚长期得不到调理,进食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则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继而影响人体内的养分供给。另外,脾虚还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这对于体内的津液运化会形成一定阻碍。
若体内湿水不断堆积,湿邪之症加重,又会进一步影响脾胃运行,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时间推移,身体上便会因为脾虚、“湿气重”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比如胃痛、腹胀、失眠、心悸等,严重影响健康。
二、两款中成药,强健脾胃!
对比西药来说,中国人在改善身体不适方面上,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中成药。这类药物采用的是天然草本植物,属性更加温和,刺激性较小,所以深受人们青睐。包括养护脾胃,也可以尝试用中成药来调理。
1、参苓白术丸
该药物主要选用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甘草,搭配薏仁、白扁豆、桔梗制作而成。主要用于改善因脾虚引发的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状态异常等问题。
脾胃虚寒会使寒气郁结、湿水堆积,导致局部性水肿。而合理服用此药物,可利水化湿,帮助湿水外排,对消肿化瘀是有一定效果的。包括一些人长期水肿,看上去体态臃肿,也可以用此药物调理。
注意事项:不可与茶水、胡萝卜、感冒药同服,有痔疮倾向者不推荐服用。用药可随三餐服用,每次1粒(6g)。持续用药两周未见效则需遵循医嘱停药或换药。
2、八珍丸
该药物选用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川芎、熟地黄制作而成,味道微甜伴有清苦。主要用于补气养血,通过补足气血的方式,来改善脾虚气弱之症。
前面我们提到过,脾胃虚寒者容易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而气血不畅往往与“生产跟不上消耗”有关。气血不足,运行状态自然不佳,所以从根本上补足气血,是可以推进运行,调理脾虚的。
注意事项:感冒尚未康复者不推荐服用。服药过程中要纠正生活习惯,忌辛辣、烟酒、浓茶、咖啡、油腻等,同时要调节情绪,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加重脾虚带来的不适感。
三、外药内调也可尝试!
脾胃虚寒与“湿邪入体”互为因果,可因为脾虚而加重湿气,也可因为湿邪入侵而加重脾虚之症。也因此,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湿水运化,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善脾虚之症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提到,将艾绒、花椒、酸枣仁、枸杞、干桂圆肉打碎搓成小球,放在肚脐内封好,可达到祛湿化瘀、温阳散寒、利水化湿的效果。
中医当中“脐疗”之法传承已久,肚脐贴虽为外部用药,但借助肚脐的特殊结构,药物便可是快速渗透直达腹内病灶。当热性药物作用于腹内脏器,温阳之气便可中和体内湿寒,气血运行也会恢复通畅。
值得一提的是,外用药对比内服药物来说,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低。也因此,“脐疗”之法受众更为广泛,只要有调理脾胃、祛湿化瘀需求,都可以尝试。
每晚睡前将肚脐贴贴上,睡醒后将其取下即可(单次用药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按照贴3天,停1天的节奏用一个星期,一般都能看到效果。
担心自制麻烦?现在有做好的成品,直接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