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模块质量调查试卷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篡.夺(cuàn)脑髓.(suǐ)含涔.涔(cén)棕榈.树(lǚ)
B.悲戚.(qī)恓.(qī)惶离间.(jiàn)繁文缛.节(rù)
C.规矩.(jǔ)伺.候(cì)归根结蒂.(dì)稍纵即.逝(jí)
D.嗣.位(sì)卓.越(zhuō)惩.罚(chéng)咄.咄.逼人(duó)
2.下列各项中的词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烦躁枯燥莫明其妙鲁莽行事
B.尊循婉惜前合后揠冠冕堂皇
C.工夫缔听暑气暄舞榭歌台
D.忤逆嗟怨苌弘化碧结外生枝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是建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这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个别广告宣传活动甚至以商家与某百科合作的方式进行,而活动中所撰写的广告宣
传堂而皇之地成为正式的百科条目,没有任何广告宣传。
(3)虽然有数百篇的小小说佳作被选入多种典藏版,但真正被社会认可的小小说作家,
能被写进文学史的实属。
(4)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宽阔的包容性和坚韧的生命力,在年复一年的间完成了
与自然的对话,实现了文化的延续。
A.推进标识凤毛麟角云淡风轻
B.推动标识雪鸿泥爪云淡风轻
C.推进标志凤毛麟角风雨如晦
D.推动标志雪鸿泥爪风雨如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眼下,随着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已成为日益迫切的社会问题。
B.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C.《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是一部将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国产优秀影片。
D.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由于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后者从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演唱。
B.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指选拔孝顺父母、做事康正的人担任官职。汉代张衡曾被举荐为孝廉。
C.《史记》和《汉书》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
《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书。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D.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6..下列对《三国演义》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
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B.望梅止渴、虎踞龙蟠、刮目相看、乐不思蜀、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皆出自《三国演义》。
C.《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演义”即“敷演义理”,演绎历史。是罗贯中以“七分据实,三分虚构”的做法,根据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加工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
D.《三国演义》中魏国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郃、张辽、乐进、于禁和徐晃;蜀国有“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7.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廷见相如(终于)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③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微)
④因厚赂.单于(送礼)⑤武帝嘉.其义(嘉奖)⑥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⑤⑥
8.下列每组两句话中,不完全含有古今异义现象的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公车特征拜郎中
B.于是相如前进缶/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衡下车,治威严/武复穷厄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与君为兄弟
9.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而君幸于赵王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③何以知之
④见犯乃死⑤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⑦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⑧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B.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年十六,随世祖入关。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兆麒起布衣,为侍从,感激图报。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逸.入楚。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楚人新罹.兵灾,噢咻①安辑,民庆更生。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旋.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八年,授淅闽总督。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其.一也。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水师提督。崇明密迩海氛②,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之.威,伺寇之隙。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坐镇十载,人不知兵。二十三年,俄人入境。上择贤能谙练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优旨俞允。徜徉林下六年。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兵部尚书。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兼赐上方珍物。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友.,家门雍穆。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①噢咻:抚慰病痛。②海氛: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1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党逸.入楚(逸:逃跑)
B.楚人新罹.兵灾(罹:遭受)
C.旋.以裁缺回京(旋:不久)
D.兆麒性孝友.(友:朋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兆麒其.一也|其.皆出于此乎
C.壮我之.威,伺寇之隙|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久而弥笃,诚.殊遇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
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
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B.①②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
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形象。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16.背诵默写: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
(2)作者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写刘裕故居的景况,给人苍凉之感。
(3)人生如梦,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4)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定风波》
(5)满地黄花堆积,_____,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①
(南宋)吴潜
铁瓮②古形势,相对立金焦③。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该词为宋理宗嘉熙二、三年间吴潜任镇江知府时所作。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屹立长江中。②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③金焦:金山和焦山。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
17.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从“铁瓮”起笔,次句聚焦“金焦”,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和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开篇概括有力,起笔不凡。
B.万里江流从东边滚滚而来,伴着晨风,卷起惊涛骇浪。“注”“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衬出山水相间的壮丽景致。
C.词的上片长于写景,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俯有仰,有明有暗,但作者仍觉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
D.下片首三句“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表达了词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念之情。
E.本词由写景、怀古、抒情三者组成,层层生发,一气舒卷,自然浑成。上片写景色十分壮阔开朗,下片怀古而生尘世之慨,但总体上并不消极。
18.通读全词,请梳理词人的情感脉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篱秋色扁豆花
周寿鸿
①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②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③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④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⑤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⑥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⑦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⑧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⑨中秋前后,扁豆藤蔓上一串串像宝塔似的花穗,纷纷落了,长出了一串串月牙状的扁豆。扁豆生长很快,不久便挂满了豆棚或篱笆。前面的花落了,结了豆荚,后面的花又开了,总有一串串宝塔似的花穗在风中摇曳。秋意渐深,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它还在且落且开,不知疲倦似的,要不是霜冻来了,真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
⑩寒霜时节,藤蔓干枯了,花朵萎落了,风吹打着发黄的叶片,还有不少没吃完的扁豆皱巴巴地耷拉在枝头,好像在幽幽叹息。秋尽了,冬天真的要来了。
汪曾祺喜欢扁豆花的世俗与淡泊。在小说《钓鱼的医生》中,他写王淡人的家:“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济世救人的王淡人医生,喜欢郑板桥的满架秋风的淡泊。他有一帮穷朋友,经常聚到一起品尝他钓的鱼,还有他种的扁豆、瓢菜。王淡人的原型是汪曾祺父亲汪淡如,也包含了他自己的“人间送小温”情怀。
在老家,清炒扁豆角、扁豆烧芋头、扁豆烧土豆,是乡亲们秋季的主打菜肴。来了客人,可以在豆棚下现摘扁豆,做“扁豆红烧肉”。扁豆的清香,肉的肥腴,融合在一起,味道极美。这是待客的好菜。家常的做法,是红烧酱焖。将扁豆撕去两头筋脉,下素油锅煸炒。然后倒了酱油,盖上锅盖,改文火焖至扁豆酥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现采扁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信然。扁豆荚粗粝多筋,以红烧酱焖,重油相调,适其味也。
扁豆入诗,古今多有佳句。扁豆也是入画的,有不少名家喜欢以之作小品。白石老人也爱画扁豆,寥寥数笔,扁豆花红红白白,扁豆荚随风摇曳,再加上只蚂蚱,或者蟋蟀,或者小鸟,满纸秋色喜人。
“文革”期间,汪曾祺处境窘迫,一家五口住在一个拥挤霉湿的大杂院。他用破缸种了一架扁豆,扁豆藤疯长,爬墙过壁,遮住了前屋人家的窗户。秋天,扁豆长成了,他摘了几斤送给人家。对方说,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曾祺连忙答应。后来,这幅扁豆花,一直挂在前屋人家的显眼处。
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
(选自《散文选刊》年3期)
19.文章第二段引用名人佳句,请分析其作用。
20.赏析第五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21.分析标题“一篱秋色扁豆花”的妙处。
22.文章结尾写道“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顾名思义,维生素①_____。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然很少,②_______,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神经炎、脚气病。大多数的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内难以合成,即使少部分可以合成,但分量不足,不能满足肌体的需要,③______。
2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很多人乐于在拍照后“美颜”,修饰得光彩照人,可有人觉得这失去了真实的美;有的景观在修饰后既保护了原有的建筑,又以崭新的面貌示人,但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写作时,有人喜欢将语言修饰得优美华丽,可有人觉得这失去了质朴的本意。
你对这种“修饰”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