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四季养生三伏养生
TUhjnbcbe - 2024/4/24 17:56:00

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年7月11日-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年7月21日-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年8月10日-年8月19日,共10天。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40天,也是一年中养阳最佳的40天,冬病夏治,一定要

抓住小暑~三伏天这个绝佳时机!

什么是“冬病夏治”?

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食疗、贴敷、针灸等手段,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袪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养生、治病的目的。

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男科疾病:男性有腰膝酸软、性欲下降等肾虚表现者

儿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骨关节软组织疾病: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疼痛等

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等

中医角度看:

气虚、阳虚体质的人,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虚损的人

平时容易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腹泻、大便不成形,舌头胖、有齿痕,天冷时情况就加重的人群

痰湿、血瘀体质人群

均可趁着三伏天祛除伏痰、扶助阳气、活血化瘀,增强体质,使冬季发病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一、今时不同往日,防寒防暑

以前,一到小暑、大暑、三伏天,大人们总会说,要防暑了!众所周知,这是会让人中暑的日子。但现如今,在这样的时节里,我们却说“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因为随着空调的普及,人在暑热天里得的往往都是寒病!跟冬天相比,现在的夏天更容易着凉,受寒邪入侵。

所以,不贪食寒凉,不可通宵达旦吹电扇,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大汗之后,不要汗还没擦干就钻进空调房,更不要立即冲冷水澡等。做好耳后颈部的保暖,因为这里有三个最容易招惹风寒的穴位: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

二、冬病夏治“组合套”:

健脾祛湿+补液生津

“炎炎夏日有三宝:空调、WiFi和西瓜。”但这三者搭配起来,可不是一件多健康的事。

三伏天宜吃西瓜,确实是解渴又解暑,但往往我们还会喝冷饮,吃冰淇淋、吃凉菜……这些“解暑”的生冷食物吃多了,自然而然脾阳受损。还要在室内吹着空调,上着网,吃着冰西瓜,寒凉内外夹攻,脾胃怎么招架得住呢?

苦夏苦夏,其实苦的就是脾胃。脾虚,暑湿便有机可趁。小暑过后,温度高,湿气重,这也是为什么入暑后,很多人会出现食欲差,胸闷,气短,身重等湿气重的感觉。

另外,夏天流汗多,汗是津液+阳气所成,中医称之为“气随津脱”,所以冬病夏治得打“组合套”——祛湿健脾+补液生津。

夏季饮食特点:

夏季气温高,对胃肠运动消化功能及食欲均有影响。

1.胃肠运动能力减弱

2.消化腺功能减退,消化液分泌减少。

3.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减少。

4.胃的排空加速,食物消化不彻底。

5.食欲减退没胃口

而夏季人体自身代谢率会增加,消耗反而更大,适合吃高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夏季因气温高,失水和体温增高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出汗则引起氮的丢失,因此蛋白质需要量要比平时有所增加,建议每公斤体重1.2克为宜,夏季建议多摄入鸡优质蛋白。

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生冷寒凉之物,可以把山药、小米、猴头菇等健脾高手请上日常餐桌,湿气较重者,不妨熬点茯苓薏苡仁汤、荷叶汤、芡实白扁豆粥等。

津液耗损,只喝水是徒劳无功的,补津液可多喝酸梅汤,吃点玉竹、莲藕、百合、银耳、乌梅等食物,有助于帮身体解解渴。

三、睡好觉,护心阳

夏日宜养心护阳。中午不妨午睡一会,养一养心阳,晚上少熬夜,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要保持心平气和,有助于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空调房内喝点生姜茶,外出时要做好遮阳防晒工作,准备好防晒霜、防晒帽、防晒衫等等。

最后,三伏天善用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改善,身体正气(免疫力)的提升,像感冒、过敏等发病的降低,都有着积极作用。

在新冠病毒仍“伺机而动”的现阶段,把握三伏天,为自己调体质、强免疫才是正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季养生三伏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