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漫话国医选登广东人,一年四季ldq
TUhjnbcbe - 2021/8/17 1:32:00

“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广东人爱喝汤是出了名的。有史书记载:“岭南之地,暑湿所居。粤人笃信汤有清热去火之效,故饮食中不可无汤。”

食材洗净,入水煲煮,就成了“汤”。广东“老火靓汤”中“老”指的是时间,耐心煲煮,让食材的精华释放在水中;“火”指的是把握火候;优选食材,称之为“靓”,熬出美味回甘;“汤”则是岭南人顺应气候的饮食方式。

岭南“汤”源

岭南喝汤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岭南就流行一种“不老汤”,又名“养气汤”,材料包括香附、姜黄和甘草等,炒制后研成细末,入水、加盐,煮成汤服用。这种食用方法,类似于唐宋时期的茶道。

“养气汤”是流放到岭南的刘君锡从一位年逾百岁的道长刘仲远那里学来的。刘仲远道长告诉他,每天吃早餐之前先喝汤,可以使身体无病。刘君锡依言而行,果然没有得过大病,还活到了90多岁。后来,宫廷藏书《广南四时摄生论》记载了这个食谱。宋真宗听说岭南瘴气重,命人取出食谱进行印刷,分赐岭南各地,有的官员还将食谱内容刻成石碑,使其广泛流传。

靓汤怎么煲?

首先,选择优质原材料。一般来说,主料多选择鸡肉、瘦猪肉、排骨、牛肉等,再根据季节的不同,加入时令蔬菜、中药材作为配料。广东靓汤原材料追求鲜、嫩,较少添加花椒、生姜、胡椒、葱等有刺激性气味的调味料。这是因为,岭南气候湿热,食用这些调味料容易上火。

其次,掌握放入食材的时间。食材要冷水下锅,与水充分融合。如果投入沸水,不仅影响食材营养物质的释放,还会造成靓汤的成色不足。煲汤讲究“一气呵成”,一开始就要放足水,中途不能加冷水,因为这样会使汤水温度下降,肉类蛋白质凝固,无法充分溶于汤中,影响汤的口感。北方煮面的做法正好相反,刀削生面在沸水锅中翻滚,加入一勺冷水,面条遇冷收缩,不至于煮烂。可见,中国烹饪深谙水与火的艺术。

最后,打净浮沫是提高汤汁质量的关键。水温达到80℃,汤面开始出现浮沫,不断聚集。煲汤快要完成的时候,温度高达90℃~℃,就应该打去浮沫了。居家动手煲汤,记得将浮沫打捞干净再出锅,这样的靓汤色香味齐备,会更好喝。

值得注意的是,岭南人喜欢的“老火汤”,通常要煲煮好几个小时,许多营养遭到破坏,反而不适宜人体吸收。因此,煲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两小时内为宜。此外,以肉类、海鲜、动物内脏为食材的老火汤,嘌呤含量较高,高龄人群、尿酸偏高的人应该少喝,或选择瓜果、蔬菜、少量骨肉入汤。

四季与靓汤

在岭南,不同的季节流行不同的靓汤。

春天,万物萌发,人们的阳气生发,肝气舒展,加上岭南地区回南天时雨水充沛,饮食要以养阳疏肝为主,同时要健脾化湿。主料可以选择猪、牛、羊、鸡、鸽、鹌鹑,配上党参、黄芪、香菇、木棉花、山药等煲汤,如参芪乳鸽汤、八宝鹌鹑汤等。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春寒料峭,木棉树的叶子还在沉睡,花蕾却急促绽放,挂满枝头。木棉花簇紧实,花瓣肥嫩,不惧寒风冷雨。木棉花不仅可观赏,也是一味良药,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是回南天经常用到的一味食材。例如木棉花瘦肉汤、木棉花煲猪骨。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容易口渴、乏力,所以饮食要以益气养心、消暑散热为主。可以选用鱼、鸭、兔、瘦肉、火腿,配以五指毛桃、太子参、白扁豆、绿豆、冬瓜、海带煲汤,如冬瓜水鸭汤、海带绿豆瘦肉汤等。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人的肺脏却很娇嫩,容易引发干咳。有的老年人一连咳嗽几个月都不见好,皮肤还干裂,应该摄入养阴润燥的食物。主料多用鸭、鱼、甲鱼、瘦肉,配以川贝、麦冬、沙参、枸杞、莲子等煲汤,如南北杏菜干猪肺汤、雪耳雪梨瘦肉汤。

秋天,正是吃芡实的时节。肇庆的芡实别具一格,又称“肇实”。肇实因果实像鸡头,故又名“鸡头米”。果实成熟,采收后须放入水中浸泡,11月再打捞起来。浸泡时间越长,肇实越结实,当地称其为“水下熟”。芡实,味甘涩,性平,补益肾精、健脾止泻,广东人喜欢在秋天将芡实、山药磨成粉,煮粥给小孩子吃,能健脾开胃,增强体质。

冬天寒冷,总给人一种阳气不足的感觉,应以益气温阳为主。选用牛、羊、乌鸡,配以当归、红枣、巴戟天、冬虫夏草、核桃等,煲煮一些补气的靓汤,如虫草乌鸡汤、当归羊肉汤等。

秋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虽然广东的冬天不算寒冷,但是台风一来,有的人手脚蜷缩,不敢接触冷水,腰背膝盖像是有冷风灌入一样。这时候,德庆的巴戟天崭露头角,来一碗巴戟天羊肉汤吧,补肾壮阳,强壮筋骨,温暖过冬。

本文作者:陈凯佳、梁翘楚、石文林、王露璇,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书名:漫话国医

编者:广州市教育局

出版:广州出版社

版次:年11月第1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漫话国医选登广东人,一年四季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