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养生知识
交流养生经验
衣衫要勤洗
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宜清淡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饮食宜清淡,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会发热、头痛等,严重者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冬病夏治好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医认为,在冬季常发的病,在夏天就必须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如各类关节痛及肢体麻木等疾病的患者,在夏天最好不要穿短衣裤,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虚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项外,在饮食上还要禁止过度食用冷饮。
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螳螂生: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鹏始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反舌无声: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
一年最忙时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除了忙着田间的农活,在芒种节气还有不少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哦。
送花神
农历二月初二日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养生
精神养生:芒种时节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养生: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会,时间以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不过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哦。饮食养生:芒种养生多补水,减酸增苦、调理脾胃。进入芒种,湿热天气会让人心情烦躁和食欲下降,再加上夏天贪食冷饮,寒冷食物还会使胃黏膜快速收缩,甚至导致胃肠痉挛,引发疼痛、腹胀、腹泻,伤脾伤胃。所以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并要多喝白开水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水分,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芒种节气饮食要注意清热,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清热泻火,排毒通便。另外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夏季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
芒种节气可选择吃: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另外,夏季肠道疾病多发,多吃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还可以吃西瓜,性凉,且含有丰富钾盐;西红柿,也可清热解毒、平肝去火;梨,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是最佳的补水护肤品。多吃一些绿豆粥、百合粥、小米粥等,既能保健又能食疗,达到祛暑降温解表的作用。
另外天气炎热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葡萄、草莓、番茄等。而芒种节气的最佳时令水果是:桑椹。又名桑果,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补品。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适口,又被称为“民间圣果”。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桑椹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艾灸穴位太白,足三里,中脘,至阳
新冠疫苗到底打单针、双针还是三针?打完有什么禁忌?一文说清,转发收藏!
今日小满!小满三不吃,秋天百病远!尤其能够远离肿瘤,快避开!
病卧三年,还有哪个家人会爱你?快听听胡大一教授这8句箴言,要活的健康
每天搓一搓,让95岁的他骨密度远超60岁老人
把这里的“硬结”揉开,很多病就好了!
注意:肩颈酸痛,一旦超过1年,大脑会萎缩5%~11%!这样做,肩颈一通,全身轻松!
夏天,是告别阳虚的最佳时间
大腿上藏着的“降血糖”穴位
艾灸这里10分钟,等于做一次全身中医推拿!一定要学会
伙伴们记住了吗?
赶快提醒一下你的家人朋友吧!
请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