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小编一个瘦子对于补益药就很上心,资生丸是明代大医学家缪希雍得之秘传,最早用于妊娠早期保胎,平人可调养脾胃。尹周安老师总结方义为:此方兼顾脾虚所致的生化不及和运化失常两大方面;严苍山老师总结为:补不足、损有余、调升降。药味平常,平常之中见真奇。
资生丸最早为缪仲淳所创立,用于治疗妇人妊娠三月,脾虚呕吐,或胎滑不固,兼治脏腑,调中养胃,饥能使饱,饱能使饥。它本身创立的原意是治疗妊娠疾病,或者胎滑不固。
主治特点
总而言之,它治疗的是女性的妊娠以及滑胎。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治疗妊娠以及滑胎,有很多处方,比如张仲景的当归芍药散,以及后世的寿胎丸,还有泰山磐石散这类的处方,都可以治疗滑胎或者胎动不安,但是资生丸所主治的滑胎或者妊娠的呕吐,主要是针对脾胃虚弱之人出现的妊娠呕吐以及胎滑不固的症状。
药物组成
这个处方的药物组成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制成丸剂。它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薏仁,莲肉,芡实,甘草,陈皮,麦芽,神曲,白豆蔻,桔梗,砂仁,黄连,扁豆,藿香,山楂组成,炼蜜为丸。
资生丸临床运用琐谈
资生丸首载于明·缪仲淳《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妇人篇,治“妊娠三月,阳明脉养胎,阳明脉衰,胎无所养,故胎堕也”,故又称保胎资生丸。
其方由人参、白术、白茯苓、广陈皮、山楂肉、炙甘草、怀山药、川黄连、炒薏苡仁、炒白扁豆、白豆蔻仁、藿香叶、炒莲肉、炒泽泻、桔梗、炒芡实、炒麦芽等17味药组成,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一方多神曲、砂仁)。用白汤、或炒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忌桃李雀蛤生冷。
张三锡曰:“余初识缪仲淳时,见袖中出弹丸,咀嚼。问之曰:‘此得之秘传。饥者服之即饱,饱者食之即饥’。因疏其方,名资生丸。余大喜之,而颇不信其消食之功。已于醉饱后,顿服2丸,径投枕卧,夙兴了无停滞,始信此方消食之神也。”据张三锡所述,可见此方确是缪仲淳得之秘传,用之屡屡有效之方。
明·王肯堂曾用资生丸治其父脾胃病,投之纳谷增多,年近90而终。
清·王旭高以此方治外科牙漏及幼科疳积,曰:“牙漏由胃中湿热而成,加苦参服效”,“疳积多由脾虚积滞,故此方亦治之”。并自按:牙漏多由肾虚血弱,心胃火亢,故当养阴。然有湿热者,曾见黄乐亭先生用资生丸加苦参、重用川连为丸,服之效。又按:三焦五脏生生之气,全资脾胃而输化。此方补脾胃而仍分理三焦,以之治脾虚气滞者颇宜。
罗东逸曰:“此方始于缪仲淳,以治妊娠脾虚及滑胎。盖胎资始于足少阴,资生于足阳明,故阳明为胎生之本,一有不足,则元气不足以养胎,又不足以自养,故当三月,正阳明养胎之候,而见呕逆,又其甚者,或三月、或五月而堕,此皆阳明气虚不能固耳!古方安胎类用芎、归,不知此正不免于滑。
是方以参、术、苓、草、莲、芡、山药、扁豆、薏苡之甘平,以补脾元;陈皮、曲、麦、砂、蔻、藿、桔之香辛,以调胃气;其有湿热,以黄连清之燥之,既无参苓白术散之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能补能运,臻于至和,于以固胎,永无滑堕。丈夫服之,调中养胃,名曰资生,信不虚矣”(摘自《古今名医方论》)。
先师严苍山先生擅长调理脾胃,对于脾胃虚弱疾患,常用本方治之。尝曰:“资生丸组成包括了补不足、损有余、调升降三方面。补不足有四君、怀山药、扁豆、莲肉、芡实,损有余有焦楂曲,调升降有藿香、陈皮、砂仁、白豆蔻、黄连、泽泻、桔梗等。”
关于"饥能使饱,饱能使饥”,严师指出所谓饥者,即胃中嘈杂,可加珠儿参、知母、煅石膏以清胃,酒白芍、炙甘草、山黄精以缓中;饱者,即不思纳谷,宜如川石斛、北沙参、莲肉、谷芽以养胃阴。后学遵师法施用,有左右逢源之妙。
可见资生丸自明清至今,代代相承,医家用之不衰,证明其组方合理,效果良好。爰举撰者治验之病案如下。
王X,男,45岁
年12月17日诊:患者因脘胀便溏一年余,经本院GI常规检查示:(1)胃窦炎(2)胃粘膜脱垂。
气钡造影摄片示:慢性结肠炎。刻诊胃脘胀痛,食后痞满复作半月,噫气,无泛酸、纳谷尚佳,腹胀,大便溏软,解而不畅,小溲色黄。脉濡,舌苔淡黄腻。
症属脾胃薄弱,湿热挟滞互阻,气机升降失调。治拟健脾和胃,理气泄浊。处方:太子参10克、焦白术6克、白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仙半夏6克、川连2克、砂仁2克、白豆蔻3克、炒苡仁12克、焦楂曲各12克、生扁豆10克、怀山药10克、莲肉12克、玉桔梗2克、炒枳壳5克、广木香3克、建泽泻10克、香谷芽12克,上方加减出入,调治至93年1月8日,诉脘腹已舒,大便亦调,续予资生丸合陈香露片巩固善后之。
往期回顾
01
论仲景和解四方
02
十大中医金方,分享帮助无数人!
03
纯干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04
开好“药方子”更要配好“药引子”
05
治疗高压、低压的针刺穴位处方!
06
中医学子:谁来拯救我们的未来?
看了还想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