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青菜豆腐保平安”。现代社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素食对于提升身心健康、开慧、环保等各方裨益,成为素食主义的践行者,其中不乏社会各领域精英,如比尔盖茨、卡梅隆、世界冲浪冠军蒂亚·布兰科(TiaBlanco)、超级马拉松运动员斯科特·尤雷克(ScottJurek)等等,许多中医大夫也是素食者。(链接:这些中医大夫,为什么选择素食?)但是,有些人吃素以后,却发现自己脸色变黯、肌肉消瘦、易觉疲倦无力,更加畏寒,便因此怀疑素食不够营养。这只能说明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吃素,如何利用食物的属性来帮助自己平衡身体。入口之物皆有药性。素食,亦有素食之道。一把握饮食结构
1.遵循“五谷为养”《内经》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作为种子,是植物中的精华部分,是养脾胃之根本,而“脾主运化,主肉”,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充盈肌肉,果、菜仅仅起到辅助和下饭的作用。繁体字“精”“氣”,均以“米”为组成部分,说明五谷对于化生人体精气血的作用之大。
反观现实生活中,那些顿顿吃米饭和根茎块类的人,往往身体结实。而有些吃素者出现消瘦的情况,除他们本身的脾胃运化功能不好外,也与饮食结构里谷类的占比不够大有关。还有许多为了减肥只吃菜不吃主食的人,往往人也像颗菜一样轻飘飘,肌肉消瘦,实际上是伤了脾胃。长此以往,身体没有足够的五谷精微来化生气血,濡养脏腑百脉,会伤到元精,乃至出现精神问题。例如有些人减肥之后出现抑郁症、厌食症,就跟过程中耗伤了心气有关。另外,现在普遍食用的精白面和精白米营养价值较低。因为谷类的主要营养在于谷壳,谷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内经》中所说的“五谷”——麦稷稻黍豆,一般认为是指小麦、小米、水稻、高粱米(有争议)、豆类。如果我们的主食只食用精白米和精白面,那么得到的精华物质就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应当遵循“五谷为养”,把谷物作为主食。可以选择白米搭配一些其它种子类粗粮,如黑米、糙米、小米、红米、燕麦等。五谷对应五脏,各有其所入。在我们学堂,夏天会吃白米加少量红米煮的饭,因为夏应红,红米色红、入心养心;冬天会吃白米加少量黑米煮的饭,因为冬应黑,黑米色黑、补肾;早上我们会吃用小麦、地瓜、熟地、黑芝麻、山药粉以及一些豆类煮成的药膳汤,晨为一日之春季,吃一些小麦可以补益我们的肝气,助力一日之气在早晨升发(注意肝火旺的人就不宜吃小麦)。
2.相对多吃根茎块类和豆类
我们应当相对多吃根茎块类(如番薯、土豆、山药、南瓜等)和豆类,它们蕴含的营养成分比较足。
有些吃素者看起来气色不好,跟他们长期吃的蔬菜水果偏寒湿有关。
比较常见的蔬菜如白菜、青菜、菠菜、芹菜、白萝卜等,性都偏寒湿。水果属于生冷食物。常见的菇类(食用菌)如香菇、蘑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等都需要生长在湿度相对偏高的环境中,禀赋了环境的“湿性”。“湿伤脾”,这些相对寒湿的食物需要我们的脾胃消耗更多的阳气去运化它们,如果脾不化湿,那么这些湿气就会黏滞于经络脏腑之间,令气血生化和运行不利,因此造成人的脸色晦黯发黄,消瘦,四肢无力,容易疲倦。如长期所食偏寒湿,令人阳气不足,就容易出现畏寒、手脚冰凉的情况。
另外,在一些红黄色和深绿色蔬菜水果中,含类胡萝卜素较多,后者属于脂溶性色素,摄入后会分布到皮下脂肪。如摄入过多会使人皮肤发黄。所以,在食用蔬菜类和菌菇类的时候,我们可以搭配姜、花椒等合适的温热性食物来中和。为了保护脾胃,水果应当加热吃。二遵循“因时因地因人”法则
1.“因时因地”:选择应季、当地出产的新鲜蔬菜。往往当季当地盛产的蔬菜能弥补气候和环境对人相对偏性的影响。另外关于相应节气下饮食的宜忌,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