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自: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睡覺流口水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情,不論是清晨時枕頭上的“水漬”還是午睡時桌上的“水跡”,看過的人都會不自覺地擦一下嘴角。
要說小孩子流口水是正常現象,那麼,都是成年人了,為什麼還會流口水呢?
口水,到底是哪裡來的?口水,也就是唾液,其分泌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是一種無意識的過程。
我們的口腔裡有3對大唾液腺(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口腔裡的黏膜上還有無數個小唾液腺,它們總在不停地分泌著唾液,不僅能濕潤口腔環境,還能幫助消化、殺菌、清潔等。
而當受到大腦神經刺激、吃東西時,分泌的唾液就會更多些。
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唾液的分泌量大致為~毫升左右,即使在沒有食物或者其它外界因素刺激的前提下,大約每個小時也能分泌30毫升左右的唾液。
流口水,是什麼問題趴著睡覺時流出口水是正常現象。躺著入睡時出現流口水雖然是不正常的現象,但並不一定是疾病。
成年人偶爾流口水無需緊張,可能是因為過度疲勞、飲酒、張口呼吸所致。
但如果流口水是一個經常反復出現的現象,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這些問題:
1流口水+鼻塞,可能是鼻炎在睡覺的過程中容易流口水且經常伴有鼻塞症狀的人,你一定要小心鼻炎!
一般來說,在鼻炎的影響下,入睡後鼻子無法通氣,只能通過張口呼吸的方式來獲取氧氣,就會使人容易流口水。
建議:儘早治療,平時也可以用洗鼻器清洗鼻腔,輔助改善。
2流口水+口腔異味,可能是口腔疾病口腔炎症會促進唾液分泌,如果流出的口水有鹹味,呈淡黃色甚至有一些血絲,可能就是牙石比較多、牙齦發炎引起的。
有這方面問題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睡前記得好好刷牙,還要及時找牙醫治療口腔健康問題。
除此之外,口腔潰瘍發作時或是凸面型牙齒畸形也可能會導致流口水。
3流口水+口角歪斜,小心中風或面癱面部受涼、吹風或感冒後,突然出現睡覺流口水的情況,一定要警覺。可以對著鏡子笑一笑,如果發現有口角歪斜的情況,或是存在眼睛閉不嚴、頭痛等症狀,可能是面神經炎或中風的前兆。
若在某段時間當中,突然出現了睡覺流口水的情況,並且伴有面部肌肉失控、口角歪斜、頭痛、言語不清、肢體麻木等症狀,那麼發生中風的可能性很高,一定要及時就診,第一時間採取改善措施。
除此之外,用腦過度或是處於極度疲勞狀態,或者服用某些藥物後,都可能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發生流口水的情況。
口水流不停,小心脾虛!睡覺時口水流不停,但您還沒有上述的不適症狀,那就要小心了,您可能是——脾虛了!
中醫認為,涎(口水)為脾之液,正常情況下不會外溢,當脾虛不能收攝津液時,才會出現睡覺流口水的現象。
一般來說,這類人還可能會伴有乏力、汗多、氣喘、大便稀溏或是胃痛、胃酸、胃脹、腸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脾虛對人的健康有很多影響,還會讓人老得快。
不過,脾胃虛弱調理方法並不復雜,關鍵是要持之以恆。
首先在生活上要進行調整,三餐盡量規律,不要早餐餓著不吃,晚餐暴飲暴食,還要少吃寒涼,飲食多樣。
其次,餐桌上要保持心情愉快,壓力大,心情不好的情形下吃飯,是造成脾虛的一大隱性原因。
調理上,為大家推荐一個食方:健脾養胃八珍糕。
用料:黨參(或者人參)30g、白朮30g、茯苓50g、薏米50g(如果舌苔厚,可用g)、蓮子肉50g、芡實50g、山藥50g,白扁豆30g(如果大便乾燥,用50g杏仁代替白扁豆)。
做法:先把這些藥研成粉末,再把g糯米、g大米研成粉末,然後和藥末混合,把這些米粉和藥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點白糖,然後放在籠屜內蒸,蒸熟了以後切成糕,烘乾,以便於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藥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然後喝下去。
這個用量和做法,是著名中醫羅大倫博士推薦的。
它其實是一個中醫古方,創始人是明代名醫陳功實,相傳,八珍糕是清代宮廷常用的食療方,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幾乎常年不斷。
在這個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補脾陰;黨參和白朮是滋補脾陽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濕的;芡實是收澀的。
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而且這些材料都是藥食兩用的,非常安全。
除了孕婦、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外,其他脾胃不好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個食方。
文章來源:人衛健康、養生固本健康人生、養生雜誌、養生中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刻刪除,謝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