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之后,我对“药食同源”的认知更加深刻。之前很讨厌做饭,因为每次去菜市场,对着各种各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菜,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菜,常常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那烦恼可大了。
后来接触到应时膳食,大大地提起了我对膳食料理的兴趣。每次去菜市场之前,脑袋里都会细想着当天的时空,想着当天适合吃些什么菜,然后用手机的记事本功能一一记录起来,这样我就能轻轻松松“照单买菜”。到了菜市场一会儿窜到这个菜摊,一会儿又窜到那个菜摊,劲头可大了,现在基本半小时内就能买齐当天的食材。
学习中医之前,我的身体糟糕透顶:仅拉肚子、腹胀就有十年“病史”,当时年纪还小没放在心上,也没把它当成病,直至病症更多了,医院寻求治疗。后来的症状发展到吸气时喉咙里有刺激性的味道,常常觉得胸闷气喘,就像是哮喘病要发作一样,还经常无缘无故地出现扁桃体发炎、咽喉痛。当时的身心状况我至今都无法用词语形容,医院也查不出原因,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忧郁症”的病名。那时候的天空对于我来说是又黑又暗,我看什么都是灰蒙蒙的,那个累呀!
终于迫于无奈,我自己学中医,走上了自己救自己的道路。不幸中的大幸是我现在基本上都能通过每日应时膳食来调理自己的身体,而且经过大半年调理,我身体之前的不适症状均己全部调理至恢复正常状态。
现在,我厨房里各种必备的食材调料有:蕃茄、马玲薯、生姜、黑木耳、白扁豆粉、大蒜头、红糖、五香粉、黑白胡椒粉……大家可别小看这些看似平常的食材调料,每一种可都是我调理身体的“良药”。
不得不感慨一句,我终于真正做到了自己的身体由自己做主!
作者:阿兰
相关主题:《流行病之“大数据”精准诊疗》系列《传统文化之“大数据”生态圈》系列《中药材之“大数据”效应》系列《膳食之“大数据”效应》系列《常见病之“大数据”精准诊疗》系列《传统文化之“大数据”物种基因》系列点击下方蓝字即可阅读相关内容:记忆中的“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典故“药食同源”与食疗《药食同源》之白扁豆食物的神奇“药效”核桃我的“脚气”中医思维比中医治疗更重要老公的“腹胀”月经淋漓不尽的膳食调理我的亲戚“爱”便秘母亲的“沙虫脚”口渴老妈的灰趾甲老爷子的“老慢支”“鸡眼”不翼而飞了……疫病共性防治与广谱药食探索“天人合一”与“既病防变”从基础病到疫病的思考疫病之“既病防变”探索疫病之“未病先防”探索疫病成因与防治探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