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护肤品控油效果不理想试试这些方法,与油腻
TUhjnbcbe - 2021/2/10 11:49:00
本文导读

内调外用改善肤质,让自己清爽一夏。

立夏之后,南方的天气一天比一天闷热。

前些日子,有同事跟我吐槽:夏天最让她苦恼的,不是每天上下班路上出一身汗,而是每天都顶着「锃光瓦亮」的大油额头上班。

虽然带着口罩,但口罩遮住的地方出的油更多,一摘口罩,就能从脸上揩下一层油,整个手都油腻腻的。

相信除了我的同事之外,还有不少属于油性肤质的小伙伴,也饱受着油皮困扰:

脸上总是油到发光,只有在早晚间洗过脸后,皮肤才比较清爽,但用不了两个小时,又开始出油。

精心化的妆,也会因为出油多而比别人脱妆快;

超级容易闷痘,粉刺、黑头冒个不停,毛孔也越来越粗;

脸部过于油腻容易滋生螨虫、引发皮炎;

头皮也爱出油,明明昨晚才洗的头,却看起来像好几天没洗一样。

很多人为了解决烦恼做过许多努力:一天洗好几次脸,买各种清爽控油的护肤品、用吸油纸吸油、每天喝大量的水……

然而,皮肤爱出油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这都只是在表面下功夫,想要改善皮肤油腻,还得从根本上解决,否则用再多护肤品也白搭。

油性皮肤也就是油性皮脂溢出,是皮脂腺分泌功能紊乱,以致皮脂分泌过多,油脂在皮肤与头发上积存的表现。中医认为,皮脂分泌过多,与湿热内盛、素体脾胃虚弱密切相关。

不少人饮食上偏爱油腻、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而这些食物不仅不易被消化,而且会妨碍脾胃运化,导致湿热内盛,上蒸于头面部,则出现皮肤油腻现象。

而平素脾胃虚弱的人,因脾胃功能减弱,不能正常运化水液,导致水湿内停,久郁化热,外溢肌肤,而引起皮脂外溢。

因此,想要彻底和大油皮说再见,清除体内湿热、调理好脾胃是关键,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个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食疗方。

清热利湿

茵陈骨头汤

材料:茵陈50g,猪骨1斤。

做法:茵陈浸泡清洗干净后备用,猪骨洗净焯水后,将茵陈和猪骨放进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继续煲1-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注意:茵陈性微寒,体虚之人可加几个去核的红枣以增暖。

老鸭冬瓜薏米汤

材料:老鸭一只,带皮冬瓜g,薏米50g。

做法:薏米提前浸泡一夜,老鸭切块焯水,冬瓜切块,先将鸭肉与薏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煲1-2小时后,加入冬瓜再煲15分钟,调味即可。

清热祛湿茶

材料:金银花5g、夏枯草5g、茵陈5g、白菊花5g。

做法:以上中草药,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双花茶

材料:木棉花3朵,鸡蛋花10克,糖少许。

做法:将木棉花和鸡蛋花洗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再煲20分钟,加少许糖调味,即可饮用。

健脾和胃

山药羊肉粥

材料:山药50g,羊肉g,食盐3g,生姜3g,粳米g

做法:羊肉煮熟后研成泥状,再将山药捣碎;将羊肉汤与羊肉泥、山药泥以及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煮成粥,煮熟后加入食盐、生姜调味即可。

山药薏米粥

材料:山药15g,大枣5枚,粳米50g,糯米、薏米各20g。

做法:将粳米、糯米、薏米分别淘洗干净,山药、大枣分别用清水浸泡。锅内盛水,放入所有材料开小火煨粥30分钟,待粥稠米烂即可。

扁豆大米粥

材料:白扁豆75g,大米g,白糖适量。

做法:白扁豆用温水浸泡一夜,大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30分钟,锅中倒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将大米、白扁豆放入锅中,煮沸后转小火熬煮至米烂粥稠后,加入白糖拌匀即可。

注意:白扁豆一定要煮熟透才可食用。

外敷去油

除了以上几个内服食疗方能够改善油性皮肤外,以下两个去油外敷方,也值得一试:

祛油净面方

组方:益母草30g,车前草30g,墨旱莲20g,白芷10g,苍术10g,甘草20g。

做法:上述药物煎汤取汁ml,用压缩面膜或毛巾进行面部湿敷20分钟,温度控制在35℃左右,脸干后可过夜,次日清洗,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土豆吸油面膜

制法:新鲜生土豆,也可用熟土豆捣烂成泥,将土豆泥外敷于脸部,用量根据自身面部大小选择,厚度为2-3毫米,敷20分钟左右,然后清水洗净,补水润肤即可。

土豆含有丰富的淀粉,可除去皮肤中过多的皮脂,常敷对油性皮肤改善较明显。

除了以上去油小妙招外,在生活作息与饮食上也要注意,平时可多食用冬瓜、丝瓜、白萝卜、白菜、莲藕、卷心菜等新鲜蔬菜,尽量避免食用肥肉、奶油制品、花生、核桃、巧克力、可可等高热量食物。

平时还要保证睡眠充足少熬夜,多运动,减少抽烟、饮酒、喝浓茶的次数等。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肤品控油效果不理想试试这些方法,与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