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古方健脾八珍粉对脾胃的功效说明
TUhjnbcbe - 2021/1/14 16:38:00

1、八珍糕的溯源八珍糕,与慈禧有关。据史料记载,清朝同治皇帝病死之后,慈禧太后独揽朝政大权,成为继wuzetian后的中国第三个“女皇帝”。慈禧爱动肝火、脾气暴躁。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这位被称为“老佛爷”、“西太后”的“女皇”,由于大吃大喝,嗜食油腻肥甘食物特别是肥鸭,结果病倒在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听说“老佛爷”卧病在床,个个胆战心惊,心急如焚。于是,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前去皇宫为“老佛爷”会诊。结果众太医都说“老佛爷”的病是脾胃虚弱所致。弄清了“老佛爷”的病源,众太医们经过研究和推荐,都认为给“老佛爷”所用的药物应该是补脾益胃的。于是,太医李德生经过总结和提炼,终于给“老佛爷”开出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末,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香甜可口的糕点。众太医们将此糕点取名为“健脾糕”。据说“健脾糕”十分神奇。“老佛爷”吃了此糕后,便觉症状减轻。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并食量大增,感到周身有力了。“老佛爷”高兴之余,便将“健脾糕”称为“八珍糕”了。由于御膳房为慈禧做的“八珍糕”香酥可口,甜美无比,从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了。慈禧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

近年,罗大伦的《阴阳一调百病消》称其为“千年养生第一糕”。

2、八珍糕:原料越细越补脾胃八珍糕的确是养脾胃的好东西,那么如何吃更有健康呢?点心式的八珍糕一般加入湿糖(糖浆加油)等甜腻物质,不仅滋腻而且容易生痰湿,且食多会有肥胖的可能。中医历来强调食物越细碎越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虚弱的脾胃对一般的食物是很难消化和吸收的,经过破壁的八珍糕营养成分不仅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脾胃的负担。再加上八珍糕本身的温补脾胃的功效,人体的脾胃无疑是得到了双重的健康呵护。另外,罗大伦在他的《行医随笔》中也介绍说,打成粉状的八珍糕用来熬粥效果最好,尤其适合儿童。

3、马悦凌解释为什么越细越补气血关于越细碎的食物越补气血的道理,在马悦凌的畅销书《不生病的智慧》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把这段文字再摘过来,希望用心的人再仔细的看一下,这样有利于大家理解为什么说八珍糕的原料必须进行破壁处理。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西医称为胃肠,中医称为脾胃,而中医的脾胃又不单指胃肠,脾也不是西医的脾脏,中医所描述的脾,和现代医学中的胰腺类似。几乎每一本育儿书中都会提到:3~4个月之前的婴儿,因消化酶发育不完全,特别是淀粉酶很少,是不能吃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红薯、马铃薯、芋头等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的。以前的人们并没有充足的牛奶、奶粉给孩子喝,另外还有母亲缺乳或母乳不足时,都是给孩子喂米汤、面汤等,孩子一样长得好好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通过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的。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并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后,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供各个脏器发挥正常的功能,保证身体的生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进,这种方式称为“机械化消化”,另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充分化学分解,使之分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为“化学性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两种消化的目的都是将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西医的营养学里有一种叫“要素饮食”的方法,就是将各种营养食物打成粉状,进入消化道后,就是在人体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吸收,这种方法是在不能吃饭的重症病人配鼻饲营养液时常用到的。由此看来,消化、吸收的关键与食物的形态有很大关系,而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因分子结构小就可以直接通过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来滋养人体。

讲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胃为后天之本”的真正含义了吧。也就是说,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变成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而当胃肠功能下降,也就是食物转化成血液的能力下降后,人体各脏器因为能源供应的减少而不得不把它们应做的工作放慢,这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传染病都会轻易上身。而当胃、肠功能彻底瘫痪、不能再生成血液时,也就等于断水、断电,各个脏器也只有停工了,停工的结果就是人的死亡。当胃、肠的功能开始减弱,如果我们往胃、肠输送的营养物资都是液体或糊状的细小颗粒,不就能很快地消化、吸收了吗?不就能使这些营养物质直接生成血,反过来又滋养胃肠,不就能帮助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吗?保住了胃肠这个人体的后天之本,我们的身体就能少生病。想想喂养孩子的整个过程,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出生时喝母乳、奶粉等液体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帮助就直接进入血液。6个月后,增添的稀饭、面条、各种肉泥、鱼泥、菜泥,同样在进入消化道后被顺利地吸收化生成血液。我经常看到许多家长因为图省事,孩子才几个月,就大人吃什么,孩子也跟着吃什么。孩子牙齿都没长全,胃肠又虚弱,哪能将食物消化、磨碎,只能是通过粪便排出来。这样做是极不负责任的。所以,很多孩子的喂养问题都出在10个月后开始增添固体食物的时候,以前不爱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胖胖的、气色很好的孩子变得消瘦了、气色也暗淡了,这就说明孩子的胃、肠还没发育到能消化固体食物的程度。这时候孩子必须回到吃剁碎的食物那个过程中去。所以我建议所有先天不足、常生病、长得不好的孩子(最好是在2岁前)都不要吃固体食物,家长一定不要怕麻烦。

〈八珍糕的神奇功效〉现在,小孩子肺部问题比较多,如何来调理呢?罗大伦的方法是调脾胃。脾胃在五行里面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说:脾是肺的母亲,脾受伤了,肺当然也不会好过。脾经虚弱的孩子,如果在平稳期不调理脾胃,等到肺经的病发作了,那就会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不断地去扑救新发的病症,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调补脾胃的方法,用的就是八珍糕的思路。

〈小儿体弱的调养----再谈八珍糕〉

其实在网友们求医的邮件中,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孩子的病了,有很多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身体一直有病,总是弱不禁风,有时甚至几天一感冒(这是很多这样孩子的共同特点),最后甚至出现哮喘等病,医院跑的简直如同家常便饭,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这样的孩子,西医目前也没有好的调理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激素,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基本属于来什么病,治什么病的状态,很多家长跑到北京来,其医院对此也无能为力。中医的特点是,不但治疗你现在的病,更看重怎么调整你的身体,让你逐步恢复,尽量不去患病,身体强健起来,有的人喜欢比较中西医的各自优势,其实“治未病”,在预防上下手,是中医的优势,现在西医也开始引进这样的概念。我为什么会用八珍糕来调理小孩子的这种体弱呢?来由是《医学三字经》里的话,这个《医学三字经》是清朝陈修园写的,通俗易懂,他对小儿病的论述如下:“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传心。谁同志,度金针。

这里面大家注意了,有这样一句:阴阳症,二太擒。这是什么意思?原文注释:“三阳独取太阳,三阴独取太阴,擒贼先擒王之手段也。”然后又说“喻嘉言通禅理,后得异人所授,独得千古之秘”。这段话,道出了小儿病的调理方法,陈修园特别的崇拜喻嘉言,《医学三字经》里面大量的引用喻嘉言的经验,喻嘉言的故事我们讲过,确实得到过高人的传授,不过陈修园写错了,不是学佛之后得到的,而是小时候就得到了,显然陈修园认为他得到了千古之秘的传授,这个秘诀就是“阴阳症,二太擒”,意思是,小儿在外感的时候,只去抓太阳经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是抓主要矛盾,喻嘉言认为,小儿不像大人那样有那么明显的传经,通常只要抓好第一道防线,就可以了,他经常用桂枝汤来治疗受寒,然后,他提出了对于小儿的阴证,只要主抓足太阴脾经就可以了,这是抓主要矛盾的做法。而现代的孩子,一遇到冷风就感冒,稍微一冷就犯病,这不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吗?这就是所谓的阴证,按照喻嘉言的说法,应该是从脾经论治啊。罗大伦从喻嘉言的这个“千古之秘”中悟出,原来这些看似呼吸系统的疾病,其实都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所以就在看到这样的病症的时候,除了急性期治疗肺经,其他的时候都调理脾胃,结果孩子们都基本获得了恢复,不再频繁感冒,哮喘了,身体也开始强健。

罗大伦:加味八珍糕的基本方子(小儿常用方)

有个小孩子,很可爱,才四岁,这个孩子每有风吹草动,必定咳嗽,最后导致哮喘,家里几乎没有平静的时候,医院已经走遍了,激素都上了,西医大夫对这个孩子也几乎没有了办法,反正每次就是能把这次应付过去就是胜利了。

这个孩子的防御体系完全失控了,他已经完全依赖药物来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每次侵袭了,如果有一天不用药物,那么他只要走出房间,就会立刻感染,这样下去能行吗?我看了孩子的舌象,孩子很配合(长期的看病生涯,已经让他知道如何配合医生了,这点真让我心酸),他的舌质淡白,舌苔很薄,这说明脾胃之气很弱。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孩子反复咳嗽感冒,是因为阳气受伤,小孩子的阳气是比较旺的,生发很快,但是,小孩子也很容易受伤,比如,饮食不节,现在很多快餐食品,吃的时候还配上冷饮,这对孩子的脾胃阳气就是一个打击,还有在患外感病的时候,过分使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也是控制炎症的有效手段,但是不能一感冒就用,一般病毒性感冒用了也没有用,用得频繁了,就会损伤阳气,因为抗生素是寒凉的药物,频繁使用,孩子就会阳气不足。其具体的表现是:孩子经常感冒,风吹不得,雨淋不得,稍微风吹草动,孩子一定感冒,同时会出现鼻炎、咳嗽、哮喘、皮肤湿疹等种种疾病,不一而足。

罗大伦觉得应该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既然要慎补先天,那么从后天脾胃开始补,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一般情况下,我用八珍糕加减治疗了很多被视为顽疾的孩子疾病,效果非常不错。于是就建议这个孩子的家长,不要去治疗呼吸系统的病了,只要现在没感冒就可以,马上服用八珍糕,养脾胃之气,脾胃之气一足,自己的正气就足了。具体的用药比例我斟酌了一下,没有使用山楂,加入了麦芽。然后让孩子的父亲每天给他熬着喝。回去以后,这个孩子就没有了音讯。有一天,这已经是过了很久了,孩子的父亲来看我,他是办事,顺路来的。我马上就问孩子如何了?怎么不来找我看看?孩子的父亲笑道:“孩子一切都很好,我们还来看什么呢?”听了他的叙述我才知道,孩子从服用八珍糕开始,身体就直线好转,中间虽然微感风寒过,但很快就解除了,然后逐步撤掉了激素,现在已经是个健康的孩子了,不再三天两头感冒,每天蹦蹦跳跳,快乐得很。我真的替家长感到高兴啊!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八珍糕里面有白扁豆,需要煮20分钟以上,有个别孩子曾经在服用的时候出现过几次呕吐,我分析就是白扁豆炮制不够,没有煮熟的缘故,所以现在我对外地的患者常去掉白扁豆,因为外地的药店炮制如何我们无法控制,另外具体每味药的比例也可以请当地医生斟酌。

现在,罗大伦把经常用的加味八珍糕的基本方子的基本方子写出来,供各位参考:太子参20克、白术30克、茯苓50克、山药50克、薏苡仁50克、芡实20克、白扁豆20克、莲子肉50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这个方子里面的药都是药食同源之物,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常用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其中的太子参和白术是温药,而山药、白扁豆、莲子肉都是滋脾阴的,所以这是一个阴阳双调的方子,如果孩子的舌头很红,则需要去掉太子参和白术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外感病的时候,则需要停服。

八珍糕的做法:

按1份八珍糕原粉加1份糯米粉(或者1/2份藕粉)的比例混合,加水和适量糖混合成面,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饼干,然后放隔水蒸,水开后大概20-30分钟就可以了(注意要蒸熟蒸透)。蒸熟以后可以烘干,便于存放。有些朋友建议为了让药味比较淡一点,可以减少原粉的比例,比如按1粉原粉:2份糯米粉,或者是1:3的比例。我对1:1的比例觉得还好。亲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接受度稍微调整一下)也可以把粉儿加水直接熬成糊糊喝,这样喝的话小孩子每天只要喝10g粉的量就够了。成人喝20g粉的量就够了。采用藕粉,主要是考虑糯米比较难消化。比较细腻好消化。藕粉还能养胃滋阴、祛瘀生新、消食健脾、凉血除烦、止呕渴、止泻痢。效果也是很好的呢。很多朋友都很支持馒头,她们新发明了方便做法,就是早上煮粥的时候加入一勺八珍糕原粉,就成了好吃的八珍粥了^_^有的朋友还让全家都吃这个八珍粥,全家人都养了脾胃,实在是简单又方便的健康小窍门啊!如果要做八珍粥的话,记得先用凉水或者是凉一点的粥汤把粉调成糊糊状,然后才加进粥里烧熟。直接把粉下到热粥里面,容易化不开,有一团团的粉浮在上面,很难搅拌开。可以加入多晶冰糖,蔗糖,麦芽糖这些对健康有益的糖,那就真是好喝又健康了

欢迎光临天壹原生和养馆

在这里你可以搜索商品,查看订单,也将定期收到我们的精选内容可以先输入这些关键词看看效果:进入店铺:查看店主推荐

:查看自己的订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古方健脾八珍粉对脾胃的功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