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立红
编辑:寸心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克),薏苡仁一斤(克),缩砂仁一斤(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克),白茯苓二斤(克),人参二斤(克),甘草炒二斤(克),白术二斤(克),甘草二两炙(6克),山药二斤(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
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现代生产成药既有散剂也有丸剂,携带和服用方便。
参苓白术散
具有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治疗脾虚湿盛证。证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实际应用中,参苓白术丸远远不止治疗腹泻,只要用之对证,很多疾病都能用到。笔者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中都能用到。
治疗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不少患者都表现为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当患者舌质淡舌苔白润或者白腻的时候,一般属于脾虚湿盛,此时可以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单用,如果有食积表现可以加神曲、麦芽、山楂、炙内金等消食化积。
参苓白术散里面内含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是治疗胃病的基础方剂,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
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为佐药;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因此参苓白术散对于辨证为脾虚湿盛的胃病效果较好。
治疗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为腹泻日久,治疗大多考虑脾肾二脏。脾虚不能健运升清发为腹泻。而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恰合病机。因此单纯性脾虚湿盛型腹泻可以单用参苓白术散,即可以收效。
对于急性腹泻后期也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巩固。而脾虚泄泻日久必然累及肾阳虚,患者会出现畏寒怕冷、稍一受寒或饮食生冷则腹泻。这个时候就要脾肾同治了。
笔者习惯用参苓白术散加制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散寒的药物。收效后可以用成药参苓白术丸(散)+金匮肾气丸巩固服用。
治疗咳嗽
咳嗽急性期更多从肺治,但是不少患者咳嗽日久、痰多,单纯宣肺止咳无效或者疗效不佳。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从脾治疗,尤其是患者痰多、稀白、食欲不振的时候。
因为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因此必须健脾化痰,治疗从健脾入手,恰恰符合“培土生金”的原则。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加二陈汤,一般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反复发作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尤为适用。
治疗带下病
参苓白术散治疗带下病应该说报道较少,属于笔者的个人经验。但是也完全是遵从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可谓是异病同治吧。
参苓白术散治疗带下主要是指的适合脾虚湿困的患者。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淡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恶心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
因此参苓白术丸益气健脾除湿正好符合病机,所以完全可用。如果患者是黄稠白带、有异味就不宜单用,这个时候可以在参苓白术散加清热燥湿的药物如黄柏、苦参、丹皮、败酱草等。
总之,参苓白术散因为具有健脾益气祛湿的功效,药性平和,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是全方稍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高血压及感冒热症者忌用。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