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环境
石橄榄附生于海拔—米的林中、溪谷边或林地边缘的树干上、岩壁上或山林下具腐殖质的岩石上,海拔通常在米以下,少数可达米。
人工栽培
1栽培地选择
石仙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湿度大、遮阴度高的环境,因此栽培地应选择与其野生环境类似的环境。若在全人工环境条件下栽培,则需尽可能创造与野生环境类似的栽培条件。
人工环境条件与利用天然环境条件各有利弊。人工模拟的野生环境通常栽培效果不如野生环境,但操作方便,能极大提高种植密度和产量,尤其是小苗的栽培,提高了小苗的成活率。在选择场地时应注意风向,使栽培环境处于较佳的对流状态,切忌在密闭、湿度大、温度高的环境中栽培。在天然环境种植,不需要太多的人工管理,成本低,所产药材品质较佳,但此环境下栽培密度等难以掌控,产量较低。苗较小时,尤其是组培苗在野外难以固定,因此不宜将小苗直接栽培,通常将小苗先在人工设施环境中种植2年左右,再移植于自然环境中,这样既提高小苗的成活率,又不影响药材的品质。
2栽培基质
石仙桃为附生性兰科植物,野生环境中裸露的根系附着于树上、岩壁上,根系周围基本没有土壤,经常伴有苔藓、枯叶等杂物,这些杂物有利于裸露的根系保湿。
根据其自然生长特性,人工设施栽培所用基质宜选用通风透气的基质,以粉碎的树皮为佳。树皮经粉碎后,在种质前应充分浸润,然后于太阳下暴晒,应经常翻动,保证树皮均能被晒到,连续暴晒1周左右,然后堆置一起;并且补充水分,使树皮保持尽可能多的水分,堆置1周左右进行栽培。若未及时种植,7d左右需将树皮堆进行翻堆。切忌种植于土壤及其他不透气的材料中。在自然环境中种植无需额外添加基质。
3种植技术
3.1种苗制备
石仙桃的种苗可以通过组培、根状茎分支等方式繁育。
3.1.1组培苗
利用石仙桃的种子、根状茎上的芽等部位作为外植体,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种苗,满足生产对种苗的需求,是解决种苗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组培需要一定的技术,且成本较高,难以在普通的药农中推广和应用。组培苗在种植时需炼苗,然后从组培瓶中掏出,用清水冲洗掉所有的培养基,放置备用。
3.1.2分支苗
石仙桃具有横向爬地生长的根状茎,根状茎上着生假鳞茎和根系,同时其上具有顶芽和侧芽。顶芽位于根状茎的顶端,通常处于发育和生长状态,而其他部位具有多个侧芽,多处于休眠状态。把根状茎剪断后,根状茎上休眠的侧芽则可萌发,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这根状茎分支繁殖是经济、实用的繁殖途径。但此方法需要较多的野生资源,繁殖系数低,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面积栽培需求。通常将根状茎剪切成带有2个假鳞茎的小段,即每隔2个假鳞茎在其中间剪断,然后剪去假鳞茎上的叶片及根状茎上部分老根系,即形成种苗,放置备用。
3.2种植
3.2.1种植时间
栽培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6月进行,此时温度逐渐回升,并且雨水多、湿度大,新芽、新根生长力强。
3.2.2种植方法
将准备好的树皮装框,然后把小苗按照一定的密度种植到树皮中。若种植的是组培苗,植株较小,并且假鳞茎嫩、弱,极容易受伤,在种植时要轻运、轻拿、轻种、轻放,减少对植株的损伤。而若是野生苗,植株较大、表皮较厚,则种植相对容易,种植密度根据苗的大小而定。若苗较小,可以适当密植;若苗较大,则应种植较疏,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刚开始种植的幼苗,由于植株幼小、对外界抵抗力差等因素,应在人工栽植的环境中种2年左右后再移植到野外环境中,用绳子、钉子等材料固定在树皮上或岩石缝隙中,种植密度因地而异。由于石仙桃的根状茎具有地面匍匐生长的特性,因此种植不宜太深,只要能把植株固定即可,有利于根状茎顶端芽萌发和生长。
3.3田间管理
3.3.1环境条件
石仙桃在生长过程中应加强水分、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石仙桃喜湿度大的环境,应在溪边或水田边等湿度大的地方种植。忌强光照,尤其是在人为环境下,晴天正午最强的光照强度最好不要超过lx。石仙桃忌闷热又怕严寒,尤其是夏季,正午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0℃;冬季气温低于5℃时,应加强保温措施,防止冻伤和冻死。
3.3.2肥水管理
由于石仙桃生长极其缓慢,主分支每年仅长1个假鳞茎,因此所需的养分较少,通常不需追施化肥。生长旺季,可随灌水浇施腐熟的有机肥液,浓度应控制0.5%以下,切忌浓度较高,造成烧苗。而在野外种植的情况下,通常不需施用任何肥料。但应加强水分管理,尤其是在人工建造的大棚等设施环境下,通风与高湿度是难以协调的两个方面,即大棚内的湿度高时通常通风不良;而通风良好的大棚,湿度情况又不理想。因此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栽培环境中的湿度。浇水宜小水浇且浇透,尤其是用树皮作为栽培基质时,由于树皮的互相遮挡,虽然看到栽培盘底部滴水,但栽培盘中的基质经常处于干燥状态,因此可能出现刚浇过水就干旱的现象。同时也应注意浇水时间,通常正午不浇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宜早晚浇水。
3.3.3病虫害防治
石仙桃的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并且要做到预防为主。若栽培环境条件控制较好,石仙桃的病虫害较少,通常不需要喷药防治。但有两种情况应加强管理:小苗刚栽培时,尤其是组培苗,若管理不善,病虫害会比较多;出现生理休眠的情况,正常生长环境条件下的石仙桃一年四季均无生理休眠现象,但有时遇到高温、低温等不利的环境条件时,植株的叶片会迅速脱落,进入生理休眠状态,此时应及时调节环境条件,否则会发生病害,甚至死亡等现象。
设施栽培若通风不良,则叶斑病等病害易发生,应加强通风,降低环境中的湿度,从而控制病害的流行。病害严重时可以喷广谱药剂如多菌灵等农药进行防治。
4采收
栽培3年左右,每株带有饱满的假鳞茎5个左右时即可整株采收。如果利用组培苗种植,由于在组培瓶中所形成的假鳞茎比较微小,种植到田间后,新生的假鳞茎逐步长大,原有的假鳞茎几乎不会进一步发育长大,因此需延长采收年限,否则假鳞茎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小,影响产量。采收完后可鲜用或烘干。
功能与主治
石仙桃味甘、微苦,性凉,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清肺,利湿,消瘀功能。用于眩晕,头痛,咳嗽,吐血,梦遗,痢疾,白带,疳积。对于石仙桃的功能与主治,文献记载较多。“治内伤,化痰止咳。”(《生草药性备要》);“清肺郁热,养肺阴,化痰止咳。治内伤咳嗽,小儿热积。”(《广东中药》II)。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湿热浮肿,小儿疳积(《广西中草药》);“治内伤吐血;治哮喘咳嗽;治心气痛;治风湿骨痛;治赤白痢、风火牙痛。”(岭南草药录);用石仙桃的鲜品或干品煎汤内服,可治肺结核咳血,慢性咳嗽,胃肠炎、慢性胃炎,跌打损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咳嗽、咽喉肿痛,外用治外伤出血(《文山中草药》)。治胃及十二指肠(《湖南药物志》);治热痹、腰酸痛、热淋、风火牙痛、虚火喉痛(《福建中草药》);慢性骨髓炎(《全展选编外科》)。
下面的这些食疗的方法可以试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来看看这些关于中药材石橄榄的偏方。
肺热或肺燥咳嗽、咳血表现: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做法:石仙桃鲜品30~60克,或干品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这样的方法可以起到滋阴去火的作用,对于出现的咳嗽咳痰有调理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缓解心烦意乱的功效。
梦遗表现: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在入睡后做梦时遗精为梦遗,不在做梦时遗精称为无梦遗精,清醒状态下遗精则为滑精。中医认为是一种疾病,是中医的病症名。做法:石仙桃全草30克,鲜金丝草全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这样的食疗小偏方对于出现的梦遗有调理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缓解遗精的功效,对于男性补虚劳调理体质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慢性痹,腰酸痛表现:背、腰、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有时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因腰背痛绝大多数表现在下腰椎和腰骶、骶髂部,可以选择用石橄榄来泡酒喝,可以有很好的缓解腰酸背痛的作用,对于出现的腰酸有调理的作用。
治胃火牙痛,虚火喉痛表现: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喉咙疼痛,胃火旺盛。对于出现的阴火旺盛出现的咽喉肿痛的情况有调理的作用,可以用石橄榄水煎服食用。
石橄榄怎么吃
石橄榄与家禽、肉类一起煲汤佐餐,其色明味香,是流行民间的一种保健、美容,四季皆宜的药膳,对许多疾病都有预防或缓解的作用。如石橄榄炖猪肚就对胃痛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石橄榄猪肚汤”食用方法:取本品一小包或半包,分别与猪排骨、猪肚、小肠、瘦肉等各种家禽配合、配水一千克(供一小家庭),放少许食盐(依个人喜好)用电焖锅或其它盛器炖60分钟,也可更长时间,即可餐用,味道绝佳。
石橄榄炖汤怎么做
做法一
材料:石橄榄、猪肉、水、盐
做法:
1、选用新鲜的石橄榄。石橄榄全草皆可药用,彻底清洗干净。
2、准备好猪肉,最好选“脚籽肉”部位。
3、将洗净的石橄榄与猪肉放进砂锅。加入足量的清水。
4、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5个小时。加盐调味,装碗食用即可。
做法二
材料:猪肝、山药、石橄榄、食盐、姜片、水
做法:
1、石橄榄清洗干净泥沙,拨去多余根须备用,山药洗净。
2、猪肝沿海净改刀切小块备用,姜洗净拍扁备用,将猪肝沿焯掉血水。
3、猪肝同石橄榄、姜块一起入电炖锅,加水至七分满炖2.5小时,山药切段备用。
4、2.5小时后汤可沸腾,此时加入山药段一同继续炖1小时至山药熟。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在
石橄榄常用的药用选方
1、肺热或肺燥咳嗽、咳血
表现: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做法:石仙桃鲜品30~60克,或干品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梦遗
表现: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在入睡后做梦时遗精为梦遗,不在做梦时遗精称为无梦遗精,清醒状态下遗精则为滑精。中医认为是一种疾病,是中医的病症名。
做法:石仙桃全草30克,鲜金丝草全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治胃火牙痛,虚火喉痛
表现: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喉咙疼痛,胃火旺盛。
做法:石仙桃鲜假鳞茎一至二两,水煎服。
4、治跌打损伤
表现:跌打损伤包括刀枪、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在此主要以软组织损伤为主。
做法:石仙桃鲜品捣烂,加酒外敷。
5、治疗眩晕、头痛
表现:头晕,伴随轻度头痛。伴有眩晕感,头部疼痛不适。
做法:取鸡蛋1只,用针刺10余孔,置罐内,上盖石仙桃全草2两,加水炖半小时。饭后1小时服汤吃蛋,每日1剂。
石橄榄禁忌是什么
1、石橄榄性凉,偏冷,因此,脾胃虚弱的病人不适合长期使用。
2、石橄榄具有酸涩收敛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不可长期食用,尤其是咳嗽时期,食用过多耽误治疗,但对肺虚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芡实(学名:EuryaleferoxSalisb.exKonigetSims):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叶柄及花梗粗壮,花内面紫色;萼片披针形,花瓣紫红色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浆果球形,污紫红色,种子球形,黑色。7-8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中国南北各省,生于池塘、湖沼中。该种种子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及制副食品用;供药用,功能补脾益肾、涩精。全草为猪饲料,又可作绿肥。
鸡头子又名芡实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芡实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功用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遗精滑精,虚弱小儿遗尿,老年人小便频数]
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车前子各9克,水煎服。
[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
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teroxSalish)的成熟种仁,又名鸡头米。
芡实于品每百克含水分11克,蛋白质11.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
物75.4克,钙21毫克,磷毫克,铁9.6毫克,还含有少量维生素等。
芡实性味甘涩平,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芡实在我国自古作
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神农本草经》载“主湿痹腰脊膝
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日华子本草》载“开胃助气。”
释名:鸡头、雁喙、雁头、鸿头、鸡雍、卯、子、水流黄。
气味:甘、平、涩、无毒。
主治:1、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2、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
SEMENEURYALES
鸡头米、鸡头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芡实:除去杂质。
麸炒芡实:取净芡实,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本品粉末类白色。主为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1~4μm,大粒脐点隐约可见;复粒多数由百余分粒组成,类球形,直径13~35μm,少数由2~3粒组成。
甘、涩,平。归脾、肾经。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9~15g。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国药典》
种名:芡实
学名:Euryaie ferox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刺莲藕
科:睡莲科
属:芡属
产地分布
广布于东南亚。我国南北各省区湖塘沼泽中均有野生。
形态特征
根须壮,白色。根壮茎短缩,叶从短缩茎上抽出,初生叶箭形,过度叶盾状,定形叶圆形,叶面绿色,邹缩,光亮,背面紫红色,网状叶脉隆起,形似蜂巢。花单生,蓝紫色。萼4片,披针形,绿色,剌密聚。雄蕊多数,花药内向,外层雄蕊逐渐变瓣。浆果球形。
生长习性
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寒。生长期间需要全光照。水深以80-厘米为宜,最深不可超过2米。最宜富含有机质的轻粘壤土。在长江流域一带,4月上、中旬,当气温升至15度以上,种子在浅水中萌发,约经20-30天,即可长出定型圆叶。
园林用途
芡实为观叶植物。在中国式园林中,与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芡实种仁可供食用、酿酒。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外壳可作染料。嫩叶柄和花柄剥去外皮可当菜吃。全草可作绿肥,煮熟后又可作饲料。
繁殖培育
繁殖,可用实生苗或播种苗移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