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食物是最好的药,说明了食材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也许会注意到,在老中医所开的中药方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枸杞子、山药、刀豆、百合、肉桂、生姜、菊花等药,这是我们要用来治疗疾病的。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枸杞子、菊花作为茶来泡水饮用;把山药、刀豆当作菜来食用;肉桂、生姜也是人们平日里烹调美味所常用的调味品。那么,这些到底是药物还是食材呢?为什么又是中药,又是我们所经常食用的食材呢?
这就要涉及到我们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了。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淮南子·修务训》上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其中的“知所避就”,就是让民众懂得百草的基本性味、功效、有毒无毒。因此呢,我们知道,在当时,药物、食物是不分的,人们首先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去漫山遍野地寻找食物,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一些植物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并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伟大的中药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的。
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共记载了种药物,其中有许多都是可以作为食材来直接食用的。比如菊花、薯蓣(就是山药)、薏苡仁、枸杞、茯苓、大枣、葡萄等等。
唐代养生家孟诜(shen)总结其平生所积累的食材养生经验,著有《食疗本草》,该书所记载的药品皆可当作食材来用。
明代医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将谷、果、鳞、介、禽、兽等一一收入,“药食同源”的理论思想至此也臻于完善。
在年3月5日,卫生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为: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子、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以上87种物品,不仅是药,也是食材。因此,它们不仅与中药一样,有性味、归经、功效,即具有“药”的功能。而且它们比一般药物更具有营养价值和食用上的安全性,因而具备了“食”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称作这87种物品为“药中食材”。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这87种既是药物又是食材的“药中食材”可谓是人们日常饮食养生和保持健康体质的重要砝码。
作者简介
代民涛,中医学博士,大学教师(主讲《金匮要略》、《饮食、体质与疾病》),中医师,营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治未病分会青年委员、亚健康分会青年委员,全国卫生企业产业协会治未病分会理事。临床善治失眠、多梦、抑郁、更年期综合症,胃炎、胃溃疡、便秘、腹泻、小儿食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咳嗽、感冒、咽炎,脱发、青春痘、黄褐斑等。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对中医食疗有较多研究,善于运用药食两用中药,来调治亚健康状态、肿瘤患者、及产后或术后虚损等。
主编:《老年泌尿系统疾病防治问》《中医痰证与方药》《茶包偏方养生治病一本全》《自制药酒养生治病一本全》《中华粥膳养生治病一本全》。
副主编:《国家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及拓展》《中药蔬果养生治病一本全》《百病验方养生治病一本全》等。参编:《中国食材考》《食材性味与功效》《中医血瘀证与方药》《高血压防治四部曲》《本草纲目中药滋补速查》《本草纲目家庭养生速查》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