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暂停键收听音乐
编辑/菩宁堂国医班
一、气郁体质典型舌象1暗红舌,黄腻苔
舌体:胖大
舌质:暗淡
舌苔:薄腻
患者多会出现乏力,精神不济,心情烦躁,以及头部昏蒙的症状。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湿
方药:常用柴胡、木香、砂仁、薏米、白扁豆、泽泻、茯苓等。在使用时,适当用养血柔肝的药物,如白芍等。
穴位疗法:可以针刺膻中穴、期门穴等,也可以加健脾利湿的阳陵泉穴、太白穴等。
2胖大舌,白腻苔
舌体:胖大
舌面:有裂纹
舌苔:中后部厚腻
患者或可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等症状。
治法:平肝熄风
方药:中药可采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栀子、杜仲、龙骨、牡蛎、龟板、玄参、川楝子等组方。
穴位疗法:艾灸选择百会穴、前顶穴、后顶穴、太冲穴、风池穴、大椎穴、外关穴、合谷穴等。
3暗淡舌,消腻苔
舌色:暗淡
舌体:胖大
舌苔:厚腻、水滑
这种舌象多见于气滞水停、痰湿阻络的患者,患者除了主诉症状外,还会有精神不济、四肢困重等状。
治法:行气化痰、祛湿通络
方药:以半夏、橘皮、胆南星等化痰之品,柴胡、川芎等行气之品,白术、茯苓等健脾渗湿之品为主。
穴位疗法:以头针为主,同时配合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阴陵泉穴、期门穴、膻中穴等行气化痰祛湿穴位。
4暗红舌,舌尖较红
舌体:暗红
舌尖:较红
舌下:有淤滞
此舌象是患者在老年体虚的基础上因手术加重了肝肾亏虚的情况,致脏腑功能失调,心火偏旺。
治法:疏肝解郁,补肾健脾
方药:多使用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方。
穴位疗法:选择心俞穴、肝俞穴、神门穴、太冲穴、肾俞穴、三阴交穴、太溪穴等。
5暗红舌,有腻苔
舌体:胖大,有齿痕
舌色:暗红
舌苔:中部有腻苔
临床上,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肠胃不适、便溏或便秘、纳食不佳等中焦症状。
治法:行气、化痰、祛瘀
方药:以半夏、厚朴、紫苏、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等为主,同时可以配合白芷。
穴位疗法:以合谷穴、四白穴、地仓穴、颊车穴、足三里穴、丰隆穴等为主,加用血海穴、膈俞穴、三阴交穴等即可。
6暗红舌,黏腻苔
舌质:暗红
舌体:有瘀斑
舌苔:腻苔,有黏液
临床上,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情绪压抑,难以宣泄;或思虑过度,同时伴有四肢困重、行动缓慢等症状。
治法:熄风化痰,疏肝理气
方药:以半夏、白术、天麻、胆南星等化痰熄风之品,配合柴胡、薄荷、牡丹皮、栀子等疏肝理气之品使用;挟瘀者加桃仁、红花。
穴位疗法:应以头部的安神穴为主,配合膻中穴、期门穴以及丰隆穴、阴陵泉穴等行气化痰的穴位;挟瘀者,加膈俞穴。
7舌淡红,厚白腻苔
舌苔:白腻、厚
舌色:淡红
舌体:胖大
此舌象患者或伴有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症状。
治法:平肝熄风,燥湿化痰
方药:以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全蝎、蜈蚣等为主。
穴位疗法:呕吐者取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为主;痰饮加膻中穴、丰隆穴;头痛属肝风,上扰者加风池穴、百会穴、行间穴等。
8舌暗红,舌边有瘀点
舌质:暗红
舌苔:薄白
舌体:有瘀点
此舌象患者或伴有胸胁隐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治法: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方药:主要用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菊花、石决明、延胡索等组方。成药可选用逍遥丸。
穴位疗法:取中脘穴、支沟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等,宜用平补平泻法。
9薄白苔,瘦小舌
舌体:瘦小
舌苔:薄白
舌面:较干
此类患者表现为全身疲劳,脸色暗淡发黄、发黑,心情不畅,便溏,食欲减退等症状。
治法:健脾化湿,疏肝解郁
方药:可以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甘草、三七、牛膝等组方。成药可选用加味逍遥丸配合应用参苓白术丸。
穴位疗法:主要取脾俞穴、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气海穴、阴陵泉穴等。
10胖大舌,苔白腻,有瘀点
舌体:淡红
舌苔:白腻
舌体:胖大,有瘀点
该患者或还出现心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性格内向不稳定,易患梅核气及抑郁症等症。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方药:可选用黄芪、当归、赤芍、地龙、红花、桃仁、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枳壳、甘草、柴胡等组方。成药可选用血府逐瘀丸、补阳还五汤、丹参片、丹参滴丸等。
穴位疗法:选择太冲穴、行间穴、内关穴、曲池穴、合谷穴、百会穴、血海穴等。
11暗红舌,薄白苔,有瘀点
舌质:暗红
舌苔:薄白
舌面:有瘀点
此舌象患者或伴有发热、头痛发沉、身重、口苦、胸闷、小便短赤、身体瘦小等症状。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瘀
方药:中药可以选用加味逍遥汤、血府逐瘀汤、夜交藤、合欢皮等配合使用。
穴位疗法:选择期门穴、行间穴、安眠穴、太冲穴、神门穴、肝俞穴。
二、特禀体质舌象1齿痕舌,白厚腻苔
舌质:暗淡,偏红
舌体:胖大
舌两边:有齿痕
此舌象患者或有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等症状。
治法:疏风清热,祛湿消疮
方药:多使用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山栀子、酒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等组方。成药可选择防风通圣丸、消风散、血毒清胶囊。
穴位疗法:选择风池穴、曲池穴、膻中穴、天枢穴、合谷穴等。
2舌色红,舌苔少
舌苔:少
舌质:暗红
舌面:有裂纹
此舌象患者或同时有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症状。
治法:扶正为主,祛邪为次
方药:中药多用生地黄、白芍、当归、何首乌、木瓜、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枸杞子、菊花、钩藤等组方。成药可选择加味二至丸、四物汤等。
穴位疗法:选择太溪穴、照海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气海穴、膻中穴等。
注:以上内容供参考,具体应用需视情况而定。
文章精选气虚体质典型舌象
湿热体质典型舌象
痰湿体质典型舌象
血瘀体质典型舌象
阳虚、阴虚体质典型舌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