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营养学,都很推崇黑豆的养生功能。《随息居饮食谱》说,黑豆“补脾胃,行水,调营,祛风邪,善解诸毒……又能滋补脾肾”,的确,黑豆有补脾肾、行水、解药毒、止盗汗等诸多功能,在古代,还被用来制作辟谷时所服用的“食饵”。在现代,黑豆“补肾”的功能最为大众普遍接受。
但是恰恰也是在使用黑豆补肾时,很多人都吃错了,反而伤了脾胃。
上周,我去一个大型连锁超市时,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
黑豆五谷粉的误区
这家超市设有现磨五谷粉的专柜(现在很多超市都有)。五谷粉有各种组合,有养血的,有养肾的,有养肝的,还有提高免疫力的。这些组方一般是各种豆类及粮食。
销售人员推荐说,他们的机器可以把五谷粉打得非常细。每天早晨,用开水冲泡就可以当早餐了,而且还可以改善大便。他本人也在喝,自从每天早晨喝了五谷粉以后,现在大便特别痛快。他真心觉得这特别好,还能排毒。
“排毒”,似乎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好卖点,并且商家在推广排毒概念时总是打着中医的旗号。但是,“排毒”的观点可不是出自于中医哦,中医并没有“排毒”的说法。
销售人员服用的是养肾组合,有黑豆、黑芝麻、黑米还有山药粉。看上去很补肾,但实际上,并不是把所有的能补肾的组合在一起就能补肾了,而是要因人而异,进行组合。销售人员用的这种搭配非常滋腻,时间长了一定会损伤脾胃。他所谓的“大便通畅,能排毒”,应该就是腹泻(脾胃受损的表现)。
我问他,您是不是在大便前经常出现腹胀?尤其是吃完东西出现腹胀,觉得不消化?他就愣神了,说:您怎么知道呢?
我让他伸了一下舌头,舌苔非常厚腻。中医将此诊断为脾胃弱,是脾胃不能运化这些食物造成的。
请注意:所有的豆类都容易给脾胃增加负担,容易造成腹胀。若是要经年累月的吃,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否能运化。
黑豆的食用禁忌
需要注意:豆类非常难运化,黑豆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很多医籍记载:“性质甘平,可以补脾肾”。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性滞壅气”。就是它容易让气机停滞拥堵。
?小儿及脾胃弱的人不宜多食黑豆。
有些人吃完这些豆类就出现腹胀,甭管别人吃完多好,你都不能再吃。
?黑豆不能和厚朴同时吃,否则特别容易伤到中气。黑豆也不能和蓖麻子同用。
之前有一个病人,给他开的药里有厚朴。前两天喝完药感觉特别好,第三天喝完药就反馈说,腹胀的厉害,摸着肚子里边有很多结,反胃,小腹有往下坠胀的感觉。
当时让他艾灸足三里、曲泉。灸完了就上吐下泻,折腾了三四次,肚子里堵的症状才消失。细问才知道,他那天喝药后没多久,就喝了黄豆和黑豆打的豆浆。
避免黑豆和厚朴同时服用的办法,就是错开药物和食物服用时间:间隔四个小时以上。如果间隔时间短,就相当于方子里多添了一味药——黑豆。
黑豆的妙用
?补益脾肾
大米黑豆粥,对脾肾两虚,头面水肿,小便短少,有比较好的缓解作用。
?
对脾肾两虚造成的容易浮肿、烦躁、心悸,夜寐不安,黑豆、浮小麦各30g放在锅里,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一个小时,去渣留汁做代茶饮喝一段时间,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解药毒
现在很多人喜欢吃保健品,营养品,胶原蛋白等,但吃完了不运化,会出现胃不舒服,容易腹胀,之后又不得不再吃一些中药来治疗这些症状……这其实是药毒日久停留在体内造成的。
黑豆可以解这种陈久性的药毒。
1)取黑豆20g,绿豆20g,生甘草10g煎汤,频繁饮用。
通常,喝药汤第一天会出现成型黑便,无腹部的不舒服,不会胃疼,人感觉很清爽,这就说明你身体里是有药毒的。
继续喝这付药汤,直到黑便消失即可停用。
2)然后阳灸足三里一周,两侧每天各灸14壮。
??
这是去药毒,恢复脾胃之力的最好的方法。经常服用多种药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个方子,仔细观察判断是否有药毒滞留体内。但是请注意:吃完这个方子如果胃口不舒服,就说明你脾胃阳气不足,不适合用这个方子。
最后,再补充强调一下:“胃不好,吃点中药来养养”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在中医来讲,所有的药物都得通过脾胃来运化的。如果只有吃上药,胃才感觉舒服,这个并不算疾病恢复,只能是算症状的缓解。
?止盗汗
很多男性肾虚,可以煮一点黑豆衣来当代茶饮。对于成年男性因肾虚引起的盗汗会有极大的缓解。
用食物治病的灵感
是中国人对中医深入骨髓的理解
李奕霖以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著
“随息居饮食谱”为蓝本
为你讲解中医食疗
一起学习养生防病,吃出健康吧~
点击以下图片,即可进入听课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原来“吃”才是中医的精髓——王孟英教你吃
第二讲
大米治病的灵感
第三讲
五谷里的暖男,治愈脾胃的小麦
第四讲
《随息居饮食谱:荞麦》
第五讲
都知道薏米祛湿,但它真的适合你么?
第六讲
红豆最补心脾,喝错了却容易伤阴伤血!
第七讲
绿豆清热消暑,更是解毒高手
第八讲
黑豆补肾、解毒妙用多,但吃错了却伤脾胃
第九讲
转基因黄豆能吃么?看中医怎么说
第十讲
湿气还能引起这么多妇科炎症!吃白扁豆吧
第十一讲
蚕豆,健脾快胃小能手,豆浆的绝配
主讲老师:李奕霖
生于中医世家,四岁中医开蒙,自幼喜欢钻研中医及佛学专著,继承并发扬了家族的“阴阳应象灸法”。善于运用家传的十四经诊脉法,诊断出病原穴位,并结阴阳灸法治疗各种疾病。多年来开展各培训和网络课程,致力于普及灸法专业知识,帮助了大量原本没有中医基础的人从事健康行业。
授课地点:李奕霖老师上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