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扁豆性味甘,平,无毒,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除湿止泻,解毒下气,和中止呕的作用。
扁豆的特点是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
李时珍称莲子为“脾之果”,称扁豆为“脾之谷”。
名家点评
《名医别录》:“和中下气。”
《本草纲目》:“主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升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
《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一切草木酒毒,亦解河豚毒。”
《药品化义》:“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酒毒伤胃。”
扁豆食养
1,白扁豆煮熟捣成泥可做馅心,与熟米粉掺合后,可制成各种糕点和小吃。
2,白扁豆与红枣,桂圆肉,莲子等煮粥食用,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也是民间传统滋补佳品。
3,白扁豆与粳米煮粥,健脾之力更强,对脾胃素虚,食少便溏,夏季泄泻等颇有效果。
4,白扁豆配伍山药,芡实,莲子等,对慢性脾虚久泄和妇女脾虚带下之人,最为有益。
注意事项
1,陶弘景认为患寒热病者,不可食。
2,《食疗本草》指出:“患冷气人勿食。”
3,《随息居饮食谱》提到患疟者忌之。
4,特别要注意的是,生扁豆一定要煮至熟透方可食用,否则会引起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