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即将到来,入伏后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气候极为闷热潮湿,堪称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时节。
伏天饮食需注重祛湿清暑。体内湿气重的人,多与饮食多肥甘、缺乏运动有关。湿气越重,身体越觉沉重,人就越不愿活动。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做到”四吃“”四做“,帮你舒适度过三伏天气。
“四吃”
“健脾化湿”白扁豆
白扁豆能化湿降浊、调和脾胃,有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之特点。
食疗方:白扁豆粥。
材料:白扁豆30克、粳米60克。
做法:白扁豆、粳米洗净,一同下锅熬煮至豆烂粥熟,每日可食用两次。
功效:补益脾胃、和中止泻。
提醒
食用白扁豆要适量,白扁豆中含有凝集素,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要煮熟、煮透后才可食用。白扁豆嘌呤含量较高,痛风、高尿酸患者要少吃,疟疾人群则不宜食用。
“利水消肿”冬瓜皮
冬瓜皮可利水消肿、清热解暑,用于夏季暑热导致的口渴、小便短赤、水肿。
食疗方:冬瓜粥。
材料:冬瓜克、粳米克。
做法:冬瓜洗净后,带皮切成小块,与粳米同放入锅内,用小火加水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
功效: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病、肾脏病、浮肿等患者辨证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提醒
冬瓜皮性凉,脾胃有寒的人不宜多吃。
“健脾益胃”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微寒,能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食疗方:红豆薏苡仁茶。
材料:红豆克、薏苡仁克。
做法:将二者挑拣、淘洗干净后,放入电饭煲,加适量水浸泡一夜,之后煮至豆软烂。
功效:二者合用可以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除痹。
提醒
此茶虽能健脾利湿,但仍要辨证食用。这两种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食用时要将其列入到一天摄入的总热量中。
“利水消肿”玉米须
玉米须可以利水消肿、利湿退黄,也可疏利小便,祛除停滞的水液和湿气。
食疗方:用玉米须30克(鲜品用60克)水煎代茶饮。
提醒
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辨证基础上,将玉米须同玉米一起煎汤煮,代茶饮用。
“四做”
睡眠充足
此时白昼时间较长,可适当晚睡早起,但不宜熬夜或过劳。建议晚上10:00~11:00间入睡,早上5:30~6:30起床。中午可以小憩,但时间尽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免影响晚上睡眠。
补水消暑
苦夏时多汗,且往往食欲欠佳,宜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补充水分。但要注意夏季消暑不可贪凉,否则稍不注意,寒邪就会乘虚而入,从而损伤脾胃阳气。
调节情绪
笑能养生,一年四季都适用。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够使大脑神经放松,激发免疫功能,从而协调各脏器的功能。
适当运动
宜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要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及时补充水分,不要进食冷饮。对于体内湿浊之气较重的人来说,适当运动、出汗有利于体内湿气排出。
原标题:《三伏将至,做到“四吃”“四做”,可健脾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