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球时报的见义勇为环文学习札记1yhz5hps [复制链接]

1#

环球时报的见义勇为——“环文”学习札记


环球时报说,《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表“致读者”,全文如下:“本报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本报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上有关传言不实。由于时间仓促,工作疏忽,文中存在差错,我们就此向广大读者致歉。”


    危机之时,环球时报见义勇为,借自己的风水宝地,替《南方周末》澄清不实,感人至深。


    本就是同一种藤生的瓜秧,偏偏想做喇叭花。而万籁的江湖一统,怎能任凭一匹黑马的嘶鸣,也如初生的牛犊,想挑战山大王,只能让旁观的狐狸嘲笑。假如那个洋泾浜,硬说是代表普通话,东方之珠再高,也缺乏紫禁城的底蕴。


    幸好自己是北方人,不愿自己把视野投放到那适合作秀的深广之地,于这年初,在肃杀的寒气中,依偎心爱的《环球时报》,屏蔽那“周末”的娱乐,把这“北方五天”正统的新闻,泡在酒里,细细品味它的奇香,恍惚中,自己也有了一种权威,骨髓中俨然流淌着藏獒的基因。


    于是,胸中洋溢起皇城的垂怜,用悲天悯人的余光,穿越千里的阴霾,想把水深火热中的小顽童捞起,还有那蒙受不白之冤的一坨人。


    而面对南周新年献词“被改动”,也只有“环球时报通过自己的独立管道了解,所谓‘改稿’确实不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所写”。


    我读了肃然起敬,多么庄重的声明,连自己还有“独立管道”的机密都公布于众,而这种“独立管道”绝不是中国式下水道那样不管用,言之凿凿,语之切切,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与那个被“始作俑者”的沉默相比,这种情怀,实在难得。


    而又从微薄中看出南周官方微薄与南周内部部分人员签名信的对抗,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周内部似出现分裂”,虽然,我不明白身为内部人员,竟然不知道新年献词,到底出自那只手,但对环球时报这种精辟的见解,还是叹服。


    接着看这样的分析,“最积极在上扩散的人除了有一些日前在南周工作,很多是早就离开《南方周末》,与该报系如今已没什么关系的还有一些微博活跃人士,他们在现实中很分散,通过互联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最新支持者,是远在美国的陈光诚”。


    真是高屋建瓴,丝丝入扣,不仅看出这种噪音、杂音、谣言,只是一小撮同床异梦的人,而且与那些意见领袖相互勾结,分明是别有用心,特别是,他们竟然获得了“远在美国的陈光诚”的支持,就这么画龙点睛的一笔,揭下了那些人的画皮,这可是内外勾结呀,陈光诚是什么人,是眼盲心不盲,在美国还不甘心。而“内外勾结,被境外势力所利用”,是维稳屡试不爽的撒手锏。这种攻心攻势,占领舆论制高点,也是我党战无不胜的法宝啊!


    所以,环球时报深刻地指出,“这些人提出要求很激烈,表面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实际上谁都看得出,他们的矛头指向了与媒体有关的整个体制”。


    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指向“整个体制”?一般人真是看不出。体制是什么?是我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政制度,他们原来是反党、反社会主义?这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吗?说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的第五梯队,是带路党,真是不冤啊!这种恐吓手法高,实在是高!


    他们这些人,一方面想把党报的美声唱法,偷换成庸俗歌曲,想把8200万党人的精神食粮,渗入添加剂,另一方面还想在体制的千里之堤,蛀一个蚁穴,这不是想犯上作乱吗?


    所以,非常有必要,由环球时报给他们普及常识,“在中国今天的社会政治现实下,不可能存在这些人心中向往的那种‘自由媒体’”,而“媒体改革必须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媒体决不会成为中国的‘政治特区’”。


    实际上,环球时报想说得是,在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现实下,从来都是统一的宣传口径,大喇叭播完,小喇叭重播,是不允许出现自由的跑调,而舆论阵地,一直被党高度重视,从红军时代大街小巷刷标语开始,我们党的宣传鼓吹能力,是连对手国民党也自叹弗如的,比如“打土豪,分田地”,不就让无数穷苦的农民兄弟热血沸腾,拿起梭镖红缨枪死命追随吗?虽然时代变了,但这种赵本山式的本领和传统并没有丢掉。抗美援朝、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白猫黑猫、向前(钱)看、先富起来,党与领袖的一句话,不都是在舆论工具的宣传下,风起云涌吗?


    而与时俱进的理论、思想、发展观,不就是在这种压倒一切的宣传攻势下,渗入百姓的骨髓了吗?虽然两只猫现在不需要捉耗子啦,成了历史宠物,表叔们有点突进,科学发展用在别处,但它们无疑都是四海之内的真理。至于,那些改革开放的名言,“改革不怕犯错误”、“摸着石头过河”、“高薪养廉”,抑或,当今又涌现的“害国误国论”、“适度腐败”、“顶层设计”、“赦免腐败”、“不用讲话稿嘴直播”、“四菜一汤不上酒”,不也引起巨大的反响吗?


    在引领舆论新时尚方面,我们的环球时报无疑是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冒着络的枪林弹雨,以舌战群儒的气概,无耻无怯,面不改色心不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荷戟不彷徨的精神,真是让江山失色啊!


    常识啊!老虎不发威,还以为病猫呢。以为看见德国人扔了鞋,领导雍容大度,就当什么事没发生一样,因此跃跃欲试想在中国也扔鞋,扔给任志强可以,扔给别人试试?


    看看我们环球时报的淡定和前瞻,“《南方周末》这样出了风波时,它的大走向最终一定不会是一个‘意外’,它的结果一定会展示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的确定性,而非不确定性”。


    “风波”这个词很耳熟,当年邓大人把“学潮”改成“政治风波”,已经证明这个词的威力。环球时报深得精髓,耳熟能详,24年还记忆犹新,学以致用,实在恰到好处,英明啊!别以为会翻几个跟头云,撒了一泡尿,就以为找到了天边?十八大的旗帜更加鲜红,正能量压倒一切,石头继续摸,讲话不用稿,中国政治的确定性稳如泰山,怎么会出现歪嘴和尚念经?


    “即使在西方,主流媒体也不会选择同政府公开对抗”,知道这是“对抗”吗?身为媒体人,竟然数典忘祖,好了伤疤忘了疼,右派的前车之鉴犹在,就又想“大鸣大放”!


    所以,以《南方周末》的官媒声明做参照,“整个事件看来在最初阶段就被扩散者造了假,这实在不应该”,姑且不论南周的官媒声明如何出笼,是否也是造假者,但以真的为假设前提,环球时报温柔警告实在很应该。


    虽然那个事件主角不屑出来澄清,或者屈尊提诉,但由于历史的渊源,和“独立的管道”,自然有环球时报这样的“同道者”,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事实足以说明,为什么在某个人刚走,某个人刚去,就有这样的下马威?是不是借题发挥,指鸡骂狗?是不是张冠李戴,李代桃僵?


    公开对抗现行体制,不会像什邡或启东的环保群体事件那样“好看”,“如果一家媒体真这样做,而且成功了,那可真是太有趣了”,而这种“太有趣”一定会是个天大的笑话,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支持这样做的社会基础,全社会的真正注意力是搞经济,发展民生,社会不希望国家前途有变数,毁了平静生活”。


    虽然这个“社会基础”,有人会有其它理解,对“全社会”也有怀疑,“真正注意力是搞经济”却是千真万确的,和“发展民生”一样,不能你没得到“改革红利”,没感觉到“幸福”,你就不承认。要知道“自由民主”是西方的专利,望梅止渴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甚至变成饮鸩止渴。既然,“社会”(实际上是指党)不希望“国家前途”(同上)有变数,为什么不能和谐一点,相安无事,从而毁了你们的“平静生活”?


    再说8200万党员,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能答应你们兴风作浪吗?不能因为你们这个“小变数”,毁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我们这个擅长内斗的民族,总会时常泛起不识时务的人,无论自以为是叫骂江湖的屈原,还是目无君长咆哮于朝廷的方孝孺,凡是搞对抗的,其结果都是“自绝于人民”。不管你像祢衡一样放肆,像阮籍一样伪装,像嵇康一样张狂,像孔融一样孤傲,似乎都阻挡不了豪强士族官僚门阀的崛起。


    焚书坑儒的骂名,湮灭不了一统天下的丰功;反右文革的浩劫,影响不了改革开放的伟绩。


    现代史不缺才高八斗的学士,但鲁迅也一样“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批判蒋介石的“文化围剿”和独裁,学富五车的文豪,闻一多也只能喋血街头。《金光大道》上《艳阳天》,“高大全”是时代的座上宾;慷慨《高渐离》呼啸《屈原》,《甲申三百年后》噤若寒蝉。


    社会动荡时,需要百家争鸣;江山夺取后,只能独尊儒术。士则依人则仕,士则疯癫则土。休笑清风不识字,神州处处乱翻书。


    摸石头是一种改革,赞石头也是一种职业。登梅赞歌,所以叫喜鹊;抱枝胡言,所以叫乌鸦。


    环球时报说,新闻改革,在中国是“打包的”,与政治在宏观上“协调的、互动的”,虽然政治弹性空间扩大了,“但中国新闻决做不了同时期政治不能承受的单独突起。”


    就是说,中国的“重要新闻”是配合政治需要和动作的发声筒、T型台,协调互动,不会也决不允许单独冒进,媒体如果按照自己的思维,对政治说三道四,或者臆测其走向,是违反党纪的,抑或就会沦为“内外勾结”的“敌对势力”,实际上,“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合法道路,改旗易帜也是决不允许的。不管你把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说得天花乱坠,也决不会适应中国这方水土。


    所以,有“责任”的中国媒体,必须正确把握中国新闻的方向、范围、对象,领地,有些领域是不允许“小喇叭”涉足的。那些八卦、娱乐、不荤不素的市井新闻、轶闻、绯闻,自可自娱自乐,只要别含沙射影,损害大局,也是“自由”的。国家要“和谐稳定”,首先就需要媒体的理解配合,“微博反腐”可以,但要注意对象,“诬陷诽谤造谣”的解读,不是你说了算。2012年年末为什么会出台有关络的法律,是有人明显要触碰容忍的底线。而全国民翘首以盼的《收入分配改革制度》、《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制度》,迟迟生不出来,不很能说明问题吗?困难在哪里,奥妙在哪里,不用枉费心机猜测。揭发的渠道,不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而只“成功”了几次,就以为“包治百病”,是愚蠢幼稚的。而即使曝光了一些“基本事实”,但没有“纪检”部门的认可,你还不是白忙乎?那个老婆移民,孩子出身在香港的干部,不就被纪委干部认定为无问题的干部吗?而其哽咽的同情,最容易引起相类似的一大群干部的共鸣。关于兰州市长的爆料也成了“烂尾工程”,一句“仿表”的搪塞,就巧拨千斤,也是“好干部”。


    强拆死了人,贪官又高升,已不是什么热点新闻。领导干部如何改变作风,如何亲民,才是关注的焦点。如果从白璧微瑕的角度,从“中国梦”的高度,来理解“中国特色”的闪光点、价值观、成绩单,或许,才是皆大欢喜的“协调配合”。


    又一次南巡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才是应该传唱的2013年的春天。虽然离春天还有一点距离,但春天的脚步不会延迟,而农历中是否打不打春,并不能影响春天的现身。


    跟进这个时代的步伐,用热情和真诚迎接新的黎明,应该是每一个媒体人的责任。这是交响乐,不要出现杂音。别忘了“庐山会议”,本来要纠错,一个“万言书”,改变了走向,不仅一些个人成了悲剧,整个国家也收到了连累。所以,一些人鼓噪的“顶层设计”,也是一种绑架。形势逼人,自己想改自然改,不要民众威胁和恫吓。


    环球时报,也提倡“积极、大胆地实践自身改革”,但“我们同时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驾驭自身的改革”,这种“智慧”是包罗万象的,是能凝结共识的;这种“定力”是坚定不移的,决不会人云亦云,听信盲人摸象的片面之词。做为喉舌,这种定力更要雷打不动,而与众不同的地位,为什么不能居高临下指点媒体江山?虽然偶尔会出现一个两个“抑郁的人”,但即使跳楼,也不会掀起多少波澜。环球时报有一群敢于担当的勇士,尽管有时护国心切,措辞激烈,造句仓促,但他们无怨无悔的死心塌地,一夫独挡的赤膊底气,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何况全国全是党报党刊的神圣阵地,怎么会让一个体制内出现异端邪说?


    所以,官媒要为整体改革成为“最活跃的部分”,但“不又与它脱节和割裂”,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天经地义的职责。如果吃里扒外,那“我们就是瞎闯,事倍功半”,而“甚至损害前进的大局”,那必然成为党的罪人。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文革中出现的“毒草”,不是都被铲除了吗?


    最后,环球时报真“喜欢《南方周末》的人配合风波的平息,别逼一份中国报纸扮演它无论如何也承担比了的对抗角色”,实在是经验之谈!


    脱离现实,把百年之后的诉求,放到承前启后的节骨眼时段来表述,自然不合时宜。而对这样的所谓“群体事件”,早已预案娴熟。多年来,从在美国投资到征地强拆,一项项有争议的重大决策,一桩桩会殃及池鱼的措施,一串串人员和资金外逃的数字,全靠舆论的把控,没被上升到该引咎辞职向公民做出合理解释的地步。而从来不需要征求公民意见的习惯,也是因为没有渠道来听到。


    请美丽和梦想继续。掩耳盗铃是一种幽默。而不收费的空气中已弥漫着阴霾的气息,医院的门前回荡着自由放肆的哭喊。


    而什么叫“配合”,什么叫“风波”,凡吃过这碗饭的人,都应该清楚。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而日子还要继续。什么也改变不了,除了自己。


    (个人学习心得,贻笑大方。不对处,望各方海涵,见谅。)


    相关美文阅读:·原来“南周”还做过那么多好事·扒扒


    南方周末的画皮·《环球时报》踩了哪些人的尾巴?·环球时报是怎样给别人擦屁股的·传主的情人·何必如此气急败坏―评魏剑美先生的《南方周末唱红歌》·环球时报关于“允许适度腐败”的说法,是理智而且中肯的,没必要义愤填膺·我为什么自费续订《南方周末》?·杯葛《环球时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