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白扁豆为常用中药,又名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系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白色成熟种子,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汉、晋时期引入我国。《本草纲目》中指出“扁豆调肝和胃,清暑祛湿,止泄泻”,主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赤白带下,酒醉呕吐等病症。白扁豆营养价值很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57%左右,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微量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等。
化学成分
1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
白扁豆种子中含蛋白质2.27%,目前国内对于白扁豆蛋白质成分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物、酪氨酸酶、豆甾醇、血球凝集素A、B等生物活性物质。
2糖类
淀粉是白扁豆的主要成分,含量为47.86%~57.29%。此外,白扁豆还含有棉子糖、水苏糖、果糖等。
3甾体及苷类
白扁豆中含有淀粉氰苷等苷类成分,还含有豆甾醇等甾体类成分。
4维生素和矿物质类
白扁豆含有维生素A、B、C,此外还含钙0.%、磷0.%、铁1mg%、植酸钙镁0.%等。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白扁豆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白扁豆水提物对小鼠ColumbiaSK病毒有抑制作用;此外白扁豆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也有解毒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白扁豆对机体防御机能降低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白扁豆多糖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可促进溶血素形成。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抗肿瘤作用
在白扁豆中可分出2种不同的植物凝集素(Hemagghutmin甲及乙)。凝集素甲不溶于水,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属于有毒成分;凝集素乙可溶于水,有非竞争性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加热可降低其活性。白扁豆所含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通过体外试验证明,具有使恶性肿瘤细胞发生凝集,肿瘤细胞表面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另外,植物血细胞凝集素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从而增强对肿瘤的免疫能力。
4抗氧化活性
白扁豆的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白扁豆多糖可使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提高,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
5对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坏死的保护
白扁豆多糖可阻断由缺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细胞。白扁豆多糖具有促进胚鼠神经细胞生长,阻断由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生长抑制,以及显著地抵抗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功效。
6其他类
白扁豆还具有提高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数,降血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卫生部和CFDA的部分批准号功能
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延缓哀老,降血糖
延伸阅读:
收藏必备
卫计委公布的可以食药两用中药名单
保健食品
药食同源目录之八角茴香(1)
保健食品
药食同源目录之白芷(2)
保健食品
药食同源目录之白果(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