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给吃货最大的馈赠就是各式各样的野菜。祖国大江南北的野菜丰富,吃法上各有不同,一些野菜带点苦味和青涩,你知道他们的功效吗?
1.野菜王炸:婆婆丁
婆婆丁即蒲公英。别名还有黄花苗、黄花地丁。作为天寒地冻后第一批鲜菜的味道,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其野菜王者地位无可撼动。
在中医里蒲公英被看作是“药草皇后”,味道上,非常苦,这种苦让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
婆婆丁在东北比较常见的吃法是生吃蘸酱,没打花骨朵之前的婆婆丁最鲜嫩。还可以凉拌或做馅吃。若是觉得婆婆丁太苦,就先用沸水焯烫一下。也有将婆婆丁洗净晒干了做成茶。怕苦的人,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
2.蘸酱必吃:苣荬菜
除婆婆丁外,北方人爱蘸酱吃的一种野菜,是苣荬(mǎi)菜。苣荬菜别名苦菜、曲麻菜、败酱草,与蒲公英同为菊科,味道略微苦涩。主产地:西北、华北、东北。
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
苣荬菜吃起来没啥讲究,东北食用多是沾酱,西北多为包包子、包饺子和拌面条吃,华北多为凉拌、和面蒸食。将苦菜焯烫后苦味也不是很重。
3.南京乡愁:菊花脑
「菊花脑」其实就是菊花叶,南京人的乡愁代表。除了南京之外,其他地方并不太多见。它的形状与野菊花相似,味道清凉微苦,一定要在开花前就摘下来,不然会非常老。
菊花脑除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维生素外,还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食用菊花脑不仅能消暑,还具有清心败火,调中开胃,降血压,减肥,保肝等功效。
和许多野菜一样,菊花脑可以清炒,也适合凉拌,不过南京人最爱的是菊花脑蛋汤。菊叶玉板是用它配上春笋,再与来自金华的火腿齐炒。
4.马兰头
马兰头其实是马兰的地上茎叶,在江浙一带的乡间田埂边、坡垄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马兰头味道略带苦涩。沸水里滚过一遭,涩味能有效去除。
马兰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A的含量超过番茄,维生茶C超过柑橘,综合各种数值甚至比菠菜还营养。
马兰头既可炒食或凉拌,也可晒成干菜备用。香干马兰头是江南一带流行的菜式,用水快速烫熟马兰头后,与豆腐干一起切丁拌食,只要加入麻油、盐调味即可。为保持马兰头的新嫩口感,马兰头一定要水开后下马兰头,且汆水时间不宜过长,约20~30秒,马兰头颜色断生即可。
5.枸杞头
枸杞头,是枸杞树的嫩茎叶,别名枸杞芽、枸芽子、甜菜头,食味略带苦味,后味微甜。主产地:宁夏、甘肃、河北、青海等。北方的枸杞最负盛名,但枸杞叶却流行于南方。
枸杞分宁夏枸杞和中华枸杞两种,宁夏枸杞以药用闻名。中华枸杞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常作为药食兼用的蔬菜栽培,南方人爱吃的枸杞叶,大部分是中华枸杞的嫩叶。
枸杞头能清虚热,补肝肾,明目,降肺火。简单的清炒或凉拌就足够好吃。广东人管枸杞叶叫枸杞菜,枸杞菜和猪肝是公认的最佳CP,一碗枸杞菜猪肝汤,是能让广东人放下对老火靓汤的执念的存在。
6.穿心莲
菜用穿心莲是人工培植的野菜。虽然都有清火的功效,可它和药用穿心莲还是不同的。药用穿心莲不能食用。
穿心莲的叶子和花捣烂可以用来治疗青春痘和压力导致的粉刺,对于幼儿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湿疹也有疗效。它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祛燥湿的功效。
穿心莲吃法很多样,麻油凉拌、蒜蓉清炒或者涮火锅,虽然有些苦味儿,但喜欢吃的人不少。
7.艾草
艾草,也称艾蒿,是春天里有浓烈气味的娇嫩叶儿,味道有少许苦味,食后留香。全国各地都有。
江浙一带,每逢春天就会摘艾草取汁和面,做成「青团」,在初春吃艾草,可驱走冬天的寒,助力阳气生发。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野菜虽然鲜美,但需注意的是,有些野菜辨别不易,不认识就不要乱挖乱吃;在城市的绿化带和公园里,会撒有农药和杀虫剂,并不适宜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