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季养肝健康一年肝病患者如何养 [复制链接]

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医圣张仲景

(嘉宾:潘小平主持人:海涛)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春季与肝是对应的。春季,肝病也是比较活跃的季节。肝病患者,肝功能也容易有所波动,出现肝区疼、乏力的症状。肝病患者更要抓住春天护肝的好时机。张仲景老先生已经明确告诫肝病传脾的必然规律和健脾保肝的预防原则。肝脾同居中焦,以经脉相通,在生理上两者密切相关,在病理上,肝病传脾,脾病及肝。脾为阴土,以健运为能,饮食不节、过逸则伤脾,脾虚则生湿生痰,以致脾失健运。肝主疏泄,其气升发,以血为体,以气为阴,体阴而用阳,肝失疏泄则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久则内耗肝阴,此外,肝气郁而不达,或气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此类患者多出现精神抑郁,闷闷不乐,食欲不振,头晕,疲倦,胁肋胀痛,便溏等症状。因此,我们深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道,临床尤其重视疏肝健脾之法,始终贯穿肝病治疗的整个过程。

春季护肝总原则

注重调理情志。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疾病丛生。要力戒暴怒、忧郁,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注意休息不熬夜。晚上11点至次日1点时,人体肝经的气血最旺,此时各个脏腑的血液回到肝脏,一边排解毒素,一边涵养疲惫的肝脏,使得身体能够在充足的血养中得到休息,所以他建议大家不要熬夜。注重食补养肝。春季肝气旺盛,饮食上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药物,如枸杞、芍药、郁金、丹参、大枣、豆豉、葱、香菜等。

肝病患者的个性化饮食建议

1、肝硬化患者

应避免食用过硬、过热食品,防止出血,以及上火、便秘。食用鱼类和其他带刺食品,要防止划伤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造成消化道出血。因此,春季的春笋应该禁忌,不吃为好。切忌短期内大量食用高蛋白质食物,以防血氨浓度急剧上升,造成肝昏迷。

2、慢性肝炎患者

应该绝对戒烟禁酒,可以适量食用牛奶、鸡蛋、蘑菇、鱼类等。

3、重型肝炎患者

食欲差,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例如蔬菜汁、果汁、酸奶、豆浆等,不宜食用油腻食物。同时,可服多酶片、酵母片、三楂片等,可以改善食欲,减轻腹胀。

4、肝病患者饮食总的原则

合理搭配,营养丰富,防止偏嗜。肝病患者每日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荤素相间,少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和海鲜发物、油炸油煎、动物内脏等食物。

护肝小妙招

1、闭目抻筋

当肢体感觉疲劳时,可以先闭眼5~10分钟,再做抻筋操。

操作方法:双手十指交叉,高举过头,两臂尽量伸直,停留一会儿,让胸腹的气血充分上升到上肢之中。弯腰,尽量使手贴近地面,停留一会儿,这样血液又通过背,贯通双腿,直奔跟腱。

2、伸懒腰

伸懒腰是“肝藏血”不足时的一种条件反射。而人在伸懒腰的时候,呼吸加深,血液涌向四肢,与肺中吸收的氧气充分结合,再回到肝中,从而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3、穴位按摩

春季养肝可按揉肝俞、期门、太冲、太溪四大穴位。

肝俞穴取穴法:双手握拳,手臂屈曲,拳背置于后背两侧,当前臂呈水平位时,手背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操作方法:用拳背在穴位上按摩。揉按此穴,有利于肝之调达。

4、气功调养

练习气功,打八段锦,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简单地调节呼吸,吸气、吐气,并重复数次。深呼吸可以排除体内积热,让身体重新获得能量。

自在食养

——扁豆淮山药粥

相传在古代南方有个乡村里,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非常的不孝顺,媳妇总盼着体弱的婆母早点亡故。于是,每天总给婆母吃以最简单的饭,即只给一碗稀粥、而且不给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婆母便就周身无力、卧床不起。

这事,让乡里的一位林姓的老中医知道了,于是就将计就计。有一天,林姓的老中医把这对夫妇叫来,赠送给了他们一种药粉,说你们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给你的婆母吃,保管达到你们愿望,百日后就会死。这小两口喜上眉稍即速把这药粉拿回去,每天照着林老中医的吩咐方法去做,即和在饭粥里边,天天给婆母吃。结果,没料想到的是,10天后婆婆就能够下床活动,天后婆婆身体养得白白胖胖结结实实的。

婆婆在村里边,逢人就夸儿媳妇好啊。这对夫妇此时方知林老中医的良苦用心,想起以前所作所为,真是羞愧难当。林老中医因势利导,并告诉他们,那个药粉就是山药磨成的粉。经过这番调教,这一对不孝夫妇变成了一对孝顺的夫妻。

这一味“山药”救了一家三口,从此山药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扁豆淮山药粥:

白扁豆g,怀山药g,大米g加水适量煮粥,每天食用或经常食用。

潘小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潘小平: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委员、中华医学会人工肝与肝衰竭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青年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感染病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委员等。曾在浙江大医院工作多年,作为院士团队学术骨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以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参编《中医肝脏病学》等8部专著。擅长肝胆疾病(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及结石)、肿瘤(肝癌、甲状腺癌、肠癌、肺癌、胃癌等)、脾胃病、各类手术后康复调理、失眠(睡眠障碍)、妇科月经不调和气色暗淡、小儿厌食与盗汗症、小儿体质虚弱与生长发育等内科杂症、妇科疾病和儿科疾病的中医诊治。

时间:周六上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