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强力白蚀消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40113/4325865.html芒种·由来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芒种·三候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芒种·农事
“芒种”即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这个节气还是抢种玉米、豆类、花生、红薯及一些秋熟作物的大好时机。“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秋后囤空。”适时播种的庄稼很适宜生长。此时农民对老天爷的要求是矛盾的,抢收麦子时是怕下雨,“一场大雨一场空”;而播种之后又需要雨,“芒种无雨空种田”。
“小满赶天,芒种赶刻”,芒种是农民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节,这时节是用分秒来计算的。因为这个季节经常会有异常天气。“种在地里都是草,收回囤里才是粮”、“麦黄西南风,麦收一场空”,如果收割不及时,一场大风,或者一场暴雨,就会使人们眼见到手的丰收成果受到损失。
芒种·饮食
芒种时节,气温渐升,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营养物质随汗液丢失多,心脑血液供给不足,人们常常感到身体困乏,没有食欲,被称为“苦夏”,还有些人在气候炎热的情况下贪凉喜冷,克伤脾胃,也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周身酸痛等“苦夏”症状。
一是“吃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是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是“饮酸”,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也可以榨汁饮用。
三者是“食粥”,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都是不错的搭配。
四是“清补”,“清补”重在强调补养,只不过在补养的同时兼具解热消暑的功用。比如鸭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再者泥鳅,其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特性,被称为“水中人参”,可以起到补中益气、解毒养颜作用。
芒种·习俗
芒种时节正值农历五月,此时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五月有“毒月”、“恶月”、“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挂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因一年一度的芒种节气与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日期接近甚至有时会重合,故此二节均有悬艾的习俗。目前,在上海郊区以及青浦地区还有这一习俗存在。除此之外,在外省市还有诸如“安苗、送花神、煮梅”等形式不一的民俗。
芒种·诗词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
(宋)楼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北固晚眺》
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诗三百三首·其六十七》
唐代:寒山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芒种·养生
1、起居调养:巧晒太阳
芒种时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因此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同时,芒种过后,中午时天气更热,人也容易出汗,所以衣服一定要勤洗勤换。为了避免中暑,芒种后更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容易滋生痤疮。
2、饮食调养:清淡自然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芒种节气多食用养阴生津食物,如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
3、防病调养:伤风多喝绿豆汤、菊花茶
进入夏季,雨水较多,湿度加大,人们也容易患上感冒,中医的角度称为“热伤风”,症状大多是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个别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到了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们汗腺打开,毛孔疏松,在睡觉时也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或猛吹电风扇,邪风乘虚而入;有的年轻人贪图凉快,在洗浴后不等擦干肌肤,就吹电风扇。这些都是引起热伤风的因素。
互动有礼·“煲粥达人”大比拼芒种节气的饮食以清淡为主,煲各式各样的粥品,是许多人喜欢的养生方式之一。“银花粥、荷叶茯苓粥、薏苡杏仁粥、莲子芡实荷叶粥、白扁豆粥”等等,都具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对于煲粥感兴趣的网友不放试一试,参与我们的打卡活动,一起来做“煲粥达人”吧!活动时间:年6月5日—6月24日活动内容:煲粥的照片或视频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上传相关照片或者视频并填写相关信息。参与有礼:平台团队从中评选出10位“煲粥达人”,获奖者可以获取“家庭花卉组合盆栽DIY”的名额。鲜花能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作品,会成为一次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家庭花卉盆栽DIY选取时令植物,并由平台团队提供种植介质、铺面材料、创意种植盆等,让您和孩子合力完成,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美化了家庭环境。
消息来源:镇文明办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