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健脾很容易,喝点黄芪水、吃点人参就好。但从中医理论来讲,脾虚是一个大的、笼统的概念,具体分为:脾气虚、脾阳虚和脾阴虚。同属脾虚,但解决方法却各有不同。所以,补脾,得辨证。
一脾气虚
症状表现:肚子胀,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甚至有慢性腹泻;身体乏力,精神状态萎靡,面色萎黄,伴有排便无力型的便秘。
病因:多是由于暴饮暴食,饮食不节制,以及过度思虑,导致脾气受损所致。当然,也有一些人先天就脾虚。
影响:严重会出现中气下陷,有头晕、内脏下垂等表现;还会导致人体对于水湿的代谢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湿气内停,形成痰湿。另外,脾气虚还会导致脾主摄血的功能异常而出现异常出血,比如紫癜、鼻出血、便血、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
●饮食调理
○黄芪薏米粥▽
将黄芪片洗净,将大米、薏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为文火,煮一小时左右即可,捡出黄芪片,即可食用。
黄芪可健脾益气,薏米可健脾益气、除湿,大米可健脾养胃,益气生津。三者共同食用,可达到健脾补气的作用,消除脾气虚的困扰。
○黄芪党参粥▽
将生姜切为薄片,与党参、黄芪、茯苓一起浸泡半小时,煎煮半小时后取汁,将大米加入药汁,煮粥食用。
黄芪、党参都可健脾益气,茯苓可健脾益气,渗湿化痰,生姜可温中养胃,大米可健脾养胃,益气生津。五者配合,适用于脾气虚较重的人。
二脾阳虚
症状表现:胃、腹部常隐隐作痛,常手脚冰凉;吃生冷食品后易腹泻,平时大便不成形;没有食欲,消化能力差。
病因:平时吃生冷食品太多,比如经常吃冷饮、凉拌食物等导致脾阳受损。随着天气转凉,身体不适就会加重。
影响:脾阳亏虚,就会造成胃的腐熟能力降低,将导致食物不能完全消化。
●饮食调理
○暖脾瘦肉汤▽
取砂仁、莲子、白扁豆、薏苡仁加水先煮半小时,然后加入瘦肉适量,再煮半小时,稍加调味后即可捡出砂仁,喝汤吃肉,吃掉莲子、扁豆、薏苡仁。
三脾阴虚
症状表现:饿得快但无食欲,四肢常无力,肌肉萎缩嘴唇干燥,甚至干裂,口干口渴,胃里有烧灼感。
病因:由于平时辛辣食物吃得太多,喝水不足所造成的。冬季随着天气干燥,症状也会加重。
影响:脾阴亏虚,在消渴症等病症的发病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消渴症中,多饮多食,就与脾阴不足具有密切的关系。
●饮食调理
○沙参麦冬山药粥▽
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二十分钟取汁,再将汁加粳米、扁豆、山药煮成粥食用。
沙参、麦冬和山药、粳米,都可以健脾,滋阴生津;粳米也有健脾生津的作用,扁豆主要是健脾益气。这五种食材配合食用,可达到滋阴健脾的作用。
END
往期回顾
/热点
一眼就被看出来的肾虚,都是嘴唇在“告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