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羌活防风运用点滴 [复制链接]

1#

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羌活、防风为辛温解表之风燥药物,气轻味薄。羌活性温味辛苦,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防风性温味辛甘,入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这两味药除能发汗解表,祛风止痛外,还能广泛应用在其它病证中,笔者在临床上曾用羌防配伍一些药物治疗不同病症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如配方得当可治下列诸证:

羌防配独活,威灵仙,海风藤等治风湿痹痛。

羌防配党参,黄芪,白术,柴胡,升麻治清阳下陷之内脏脱垂,白带,经漏,痔疮出血。

羌防配白术,白芍,黄芩,干姜治泄泻。

羌防配葛根,升麻,柴胡,独活,党参,白芍,生炙草治疗热如火燎,皮肤灼手的阳经火郁。

羌防配蒲公英,紫地丁,银花,连翘、赤芍,白芷,皂角刺治痈症疮疡初起者。

羌防配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炙草治妇人肝郁气滞胸闷,太息欠利者。

笔者认为,阴虚火旺之体则当忌用,以防伤阴耗液,更损正气。现将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的病例介绍如下:

慢性肠炎

刘某,男,45岁,剧团干部。自59年患急性肠炎后,因治疗不彻底,嗣后经常发作,今年入秋以来,发作更是频繁,虽用中西药治疗,均少效而来我院门诊。81年10月12日,腹痛腹泻,日三四次,夹有粘液,少腹坠胀,肛门灼热感,化验室检查脓球++,粘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药拟益肾健脾,清化湿热,并用风药冀以升清胜湿:

白芍术各12g,白扁豆12g,太子参12g,防风9g,羌活9g,粉葛12g,补骨脂12g,五味子6g,乌梅4枚,木香6g,马齿苋30g,炙鸡金9g

此方用太子参,白术,白扁豆健脾止泻,白芍,乌梅柔肝敛阴止泻,补骨脂,五味子益肾,木香理气,马齿苋清肠,鸡金消滞,再羌活、防风配葛根取其祛风胜湿,升阳止泻,三付药后腹痛腹泻减轻,腹泻日二三次,化验大便常规,脓球+,此方加减续进十余剂而愈。

雷诺氏病

万某,女40岁,中学教师。81年11月16日,症起数载,两手指及足趾疼痛,且阵发性麻木,行走时为甚,在两足底近趾端处瘀斑,瘀点累累可见,医院诊为雷诺氏症,平素易疲劳,恶寒,汗多,纳谷尚可,二便正常,脉细滑,重按无力,舌红苔薄腻而黄中剥,此乃气阴两虚,瘀滞血络也,久而一则郁而化热,一则阳气痹窒不达四末,治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通阳泄热,方中加风药以升散宣达:

生黄芪24g,桂枝12g,川芎12g,赤芍15g,三棱12g,莪木12g,水蛭5g,羌活10g,防风10g,党参15g,黄精15g,忍冬片30g

此方除了用益气通痹的黄芪,温经通阳的桂枝,补气养阴的黄精,党参,活血化瘀的川芎,赤芍,三棱,莪木,水蛭,活络泄热的忍冬在外,还用了羌防以升阳宣通,病人患此疾数载,屡用活血化瘀益气,温通、泄热等方,均不奏效,然服了本方,手足趾麻木疼痛大减,足趾旁瘀斑点也逐渐消失,此方续服15剂症状基本消失,后以此方加减调理而愈。

丹毒

陈某,男,29岁,工人。73年5月24日,患右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八载,81年4月27日又发,经用清热解毒利湿凉营法进9剂无效,于81年5月24日来我处诊治:右下肢丹毒复发,右小腿外侧及右足踩红肿胀痛,右腹股沟淋巴结肿痛,不思饮食,便干,苔白薄,舌边红,脉弦数,此乃湿热阻滞经络所致,治以清化凉营并用风药宣散。

半枝莲24g,连翘12g,黄柏10g,黄芩10g,生苡仁30g,防风己各10g,赤芍12g,生地12g,制大黄6g

本方用半枝莲,连翘,黄柏,黄芩,大黄以清热败毒,用苡仁,泽泻,车前子,防己利湿,生地、赤芍以凉血活血,二术健脾燥湿利湿,用羌防以升阳散风托里散邪,服此方三剂后症状大减,此方只比原清热败毒方多用了羌防二味药,效果显著,症状轻减,足见风药用的恰当有相得益彰之妙。

乳痈病例

王某,女,28岁,工厂工人。81年6月J2日,产后一月,恶露不尽,昨起右乳房内侧红肿胀痛,恶寒身热,体温38.5℃,纳少,脉滑数、苔白腻,此新产乳络不畅,宿乳瘀滞酿而生热,治散宣散清解。

防风9g,白芷9g,羌活9g,柴胡9g,川芎6g,赤芍12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连翘15g,黄芩10g,野菊花15g,全瓜萎12g,香附9g,姜夏9g。

上方三付症状大减,再服三付而愈。此方除用了蒲公英,连翘,黄芩,紫花地丁清热,赤芍,川芎活血,香附理气,瓜萎散结,姜夏和中外,再用羌防加柴胡,川芎,野菊花宣通达邪散结,故收效甚速。

历代医家对羌活,防风的应用都有阐述,尤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临症用的较活,羌防二药,在东垣所著《脾胃论》用的较多,近代更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种,举凡脾胃虚弱,清阳下陷,气血阻滞,风湿外袭都可以相机应用,近代还有报道。肠腑滞阻之“肠梗阻”用驱风散结,以消梗阻,还有报道用羌防各15g,治疗大便不通,于使用润肠通便药无效的风秘。考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甙等,能解热,镇痛,抗菌,羌活亦内含挥发油有抑菌作用。

本文来源:《云南中医杂志》年第3期,作者:龙家俊等。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