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仲冬已至,正是温度走向最低迷的时候,而每逢此时,自然界及人身体中的阳气亦处于虚弱内敛的状态中,虽说这段时间的阳气的状态颇为不佳,但当阳气内敛时,脾胃的活力却会相较以往更好上一两分。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气温越低,人就越发对滋补充满渴望的原因之一;且依照中式养生的传统看法来谈,在气温日渐往低走的这段日子里,也正是全年当中最宜滋补脾胃的时候;可是虽然此时宜补,但却也容易因补而让身体中的火气与湿腻之气大大增加。
所以,很多小伙伴到了冬季,面对滋补这个话题时,也会担忧起自己的身体是否需要滋补,是否可以滋补等问题;但其实,冬季滋补养胃本身的思路与道理,是不会错的,只是具体到现实上来看,较适合冬补的对象,主要还是围绕在有脾虚胃弱的那批群体身上,因此如果你的脾胃出现了种虚弱的表现,那么就请一定要在这个冬季,把脾胃给养护起来。
脾胃虚弱的种表现
第一种:脸色不佳
中式养生认为,代表脾胃的阳明经是主管面部气色的枢纽,因此如果脾胃虚弱以后,当身体难得阳气、气血的补益时,皮肤就容易出现萎黄或者苍白的情况,且同时除了面部皮肤外,其他如指甲、嘴唇、毛发等处也都会出现“暗淡无光”的问题。
此外,在面部上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皱纹的猛增;依照中式养生的见解来看,皱纹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皮肤与肉的关系出现了松弛所致,而造成松弛的原因,正是面部的肌肉与皮肤,缺少阳气、气血的连接才导致的,而所谓“脾主肌肉”也是这点的反应之一。
另外,如《黄帝内经》中,还有着一句对中年女性的警告,原文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句中“五七”即是三十五岁,而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女性自三十五岁以后,随着脾胃的虚弱,面容与头发就容易分别出现“焦”和“堕”的问题,所谓“焦”就是面黄,而“堕”则指的是掉发。
第二种:容易积食
处于“脾主运化”的缘故,所以脾胃如果差,那么消化功能自然也很难好到哪里去,此外因为运化不佳的缘故,很多脾虚者本身对于食物的欲望也会降低不少,同时即便能“大快朵颐”一顿,身体也很容易出现腹胀、积食和滞懑的情况。
另外当脾虚者稍微吃了凉的或者较为刺激的食物时,正常的情绪还容易受到扰动,从而可能出现情绪起伏的问题,且当脾胃虚弱起来的时候,即便再怎么吃能够滋补的食物,脾胃对此的转换也很难尽善尽美,因而从脾胃里生出的气血依旧难以维系总体的健康,身体也很难彻底养好。
第三种:湿气较重至于为什么脾虚者的湿气会相对较重,《黄帝内经》中就给出了相关解答,原文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简而言之,就是脾胃主管运化食物即水液的缘故,所以脾胃一旦虚弱,那么像一些带有不好性质的水液就很难被云华出去,进而身体就很容易出现因积湿而产生的水肿、头晕、恶心、涨懑等情况。
另外脾虚所起的积湿,会在令人在气血不济的基础上,出现类似于饥饿的状态,而因为这个类“饥饿”状态的影响,脾虚积湿者们在口味上,就很容易产生对甜食及油腻食品的眷恋之感。
想要养好脾胃:抓住个关键,记住吃对“养胃草”
第一:要动起来
在传统养生看来,肠、脾、胃三者的日常都少不了频繁的“活动”,因此人所谓的脾虚问题,也基本多半集中在“不动”或者“难动”身上,而当脾胃虚弱地难以“自动”时,即便我们如何给脾胃填进滋补养品,却也只能让脾胃更加拥堵,更加虚弱。
因此,这里建议大家饭后,可以保持揉腹的习惯,而揉腹这个动作,从本质上看是太极拳中的“云手”和八段锦中“单举”结合体,因此如果能养成正确揉腹的习惯,那么除了可以帮助脾胃气血运动起来外,它还可以令脾胃的运化、消化功能更加顺畅;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揉腹呢?
第一步:画圈揉
要点:双手重合,掌心向着肚子,以肚脐为中心进行圆圈式的按摩,当肚子微微发热的时候,效果是相当好的。这个动作早晚可进行,每次1分钟进行4~6组即可。长期坚持养脏腑,可消肚腩,缓解便秘。
第二步:上下揉
要点:双手分别按在肚子两侧,上下搓揉,有助于通血气,让脏腑健康,坚持能助肠胃消化,减少肚腩的几率。这个动作也是1分钟循环4~6组。
第二:要暖起来
脾胃需要暖的说法,可以参见《医原》中“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的说法,从中可见,脾胃只有阳气充足,才能正常消化掉其所吸收的食物,而很多人之所以脾虚消化差,不能吃这不能吃那,本质上都是因为阳气虚弱,难以消化食物所致。
因此在日常食物的选择上,脾虚者最好要多选择像南瓜、桂花、桂圆、胡椒、羊肉、生姜这样食性温热的食物去温暖脾胃,并且对于脾胃的门户神阙这个地方,最好也要做好精心的保暖准备。
第三:要补起来
看到“补”,或许很多小伙伴会心下产生“麻烦”的感觉,因为前文也说过了,脾虚者如果擅补,就很容易产生湿邪,而湿邪本身又十分容易困住脾胃,使脾胃的运化出现问题;但今天这里所说的“补”,并非我们平日里所之的大鱼大肉,这补脾的食物,更主要集中在小米、莲子、白扁豆、芡实、山楂、茯苓、薏苡、赤小豆、橘皮等具有补益脾胃的食材上。
而今天要推荐最适合滋补脾胃的“养胃草”,正是菌菇中有胃黄金一称的猴头菇,之所以猴头菇最适宜补,是因为在中式养生看来,猴头菇“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主滋补”,故非常适合眼下用以滋补调养。
且时至现代,经过对猴头菇食效的测评,确实发现了食用猴头菇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保护肝脏、适当降低血糖血脂、养胃甚至修复胃粘膜受损的食效。而在日常的调养方面,猴头菇汤及猴头菇水也多用于调理脾胃不佳等问题,且日常饭前服用一些猴头菇汤,还可以给肠胃添上一道天然的防护层。
所以有保养脾胃需要的小伙伴,不妨可以试试我们家的这款猴头菇茯苓砂仁粉,这款代餐粉同样以猴头菇为主要原料,同时还搭配以人参、砂仁、杏仁、扁豆、桔梗、莲子、茯苓、怀山药、薏米等天然食材,味道清甜滋养,口感醇厚滑顺,既可以代餐,也可以用来滋养肠胃。
而为了保证代餐粉的天然属性,本品配料中,只添加了食用葡萄糖以调节口味,其他再无任何食品添加,食用时只需先将代餐粉放入碗内,接着加入70~90度之间的热水进行冲泡,等将代餐粉调成米糊状即可食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冲泡的时候不要一次性全部加入,因为这样代餐粉容易板结成团,最终难以冲调成米糊状。此外如果需要搭配以热牛奶,最好温度控制在50~60度间即可。
最后,本品不适合处于妊娠期的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过多食用,另外购买前请认真对照配料表,以免食用以后,出现过敏类问题,如不能判断,请先咨询客服,再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