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生活大暑,记下医生这四招,可帮娃 [复制链接]

1#

最近孝感的天气真的是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我们为宝爸宝妈们分享

为宝宝除湿又不伤阳的好方法~

如何给宝宝祛湿?

首先,怎么判断宝宝体内有湿邪?

1.看舌头

舌上的津液多、舌苔厚腻、舌体胖大就是有湿气。黄厚腻苔说明有湿热,白厚腻苔说明有寒湿。

2.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需很多张纸才能擦干净。

?虽便秘,但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不让它排出体外。

3.看起床状态

每天早上起床时,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在裹着,打不起精神,或者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包着,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是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宝宝体内有湿气,怎么调理?

1

一道粥(汤):薏仁赤小豆粥或三豆汤

入夏,湿气强劲,易腹泻感冒,赤小豆、茯苓、冬瓜皮、薏苡仁、山药等食物有助于健脾祛湿。

薏仁赤小豆粥:取等量的薏米和赤小豆,将赤小豆浸泡3小时,再与薏米一起下锅煮,上层的汤当水喝,下层的颗粒当饭吃。

注意不要放大米,因为大米是助湿的。功效:利尿化湿,清热健脾。

三豆汤:白扁豆、赤小豆、绿豆各等量加水浸泡3个小时,煮烂当水喝,功效:健脾化湿,清热利湿。

2

一盒药:藿香正气水

夏季,出汗较多,喜吹空调、嗜食冷饮,易感受风寒之邪。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软胶囊,是对于暑湿感冒和引起的肠胃腹泻很管用。

3

一种穴位按摩手法:按摩足三里、丰隆穴除湿助阳

足三里穴:坐在凳子上,将小腿垂直悬挂,摸到膝眼的凹陷处,四个手指并拢,将食指放在膝眼处,小指对应的地方就是“足三里”。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胫骨前缘外2横指处。(化湿强穴)。

4

一种刮痧法

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

具体操作: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两侧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

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不必强求出痧,同样可以起到效果。

背部刮痧散热除湿,能够帮助孩子预防中暑,也可以用于缓解中暑后的热症。

从饮食上,如何保护宝宝阳气?

?冷饮不宜多喝经常饮用冰镇的饮料,脾胃就被寒气所伤,很有可能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气机不畅,出现食不知味、不爱进食、疲劳、腹泻等伤阳气症状

因此,夏季宝宝出汗较多时,最好多喝白开水,补充水分。

?忌过食生冷、瓜果夏季各种瓜果较多,家长常会做一些爽口的凉菜,若无意间使宝宝进食过多生冷凉菜、瓜果,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等。

如脾胃虚寒,建议给孩子吃萍果、橙子等,属性不太凉的水果。

?多选温暖清淡饮食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要多吃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晨起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从形态论:生姜驱寒,干姜暖胃,炮姜止血。

姜的不同形态、不同部位,用途是不同的。

从部位论:姜肉性热,姜皮性凉。

感受风寒,喝姜汤发汗姜要去皮;做一般菜肴用姜不去皮,以调和食物的偏性;吃蟹类食物,用去了皮的姜丝或姜汁,以抵消其寒性;

利水消肿,是姜皮的长项。

生姜红糖饮:姜不可多放,红糖是性温的。

中医有个著名的处方叫“五皮饮”,就是由生姜皮与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一起构成的,其功能就是治疗皮肤水肿的。

?养阳经典名方

桂枝甘草汤:桂枝10g、炙甘草5g。

?养阳同时也要养阴。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酸梅汤:山楂75g,乌梅50g,甘草5g,加水毫升,煮沸后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行气散淤,但不提倡采取冰镇的方法。

来源:医院

大家都在看

在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