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一种蛮常见的农作物,炒后可以食用,其一身都是宝,它的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入药。
之所以会提及白扁豆,是因为我和白扁豆有一段故事,那得从我以前的身体说起……
那时的我常年便秘,好几天都不用上厕所,而且大便基本都是黏腻不成型的。除了便秘,最痛苦的莫过于双手手指长水泡,奇痒无比,挠到都破皮了还是痒,痒过接着就是皮肤开裂,还非常痛。从一开始的冬季才会发病,到后来的一年四季几乎无间断发作,这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精神都有点崩溃了。期间我在周边各种求医,均是徒劳无果。
直到后来系统自学中医,才知道我这多年以来的不适是脾失健运,导致脾不能助肝升清,也不能助肺降浊所造成的。
就白扁豆的生长环境和气候而论,多采收于夏秋两季而应性在午、未或申、酉,即是应象于未土所藏己土而升清降浊,理气和中,适用于乙未所藏己土应时不足之象。
如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说“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还有《中国药典》也说“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湿……”。
于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偶尔食用白扁豆,没想到一段时间下来,我身体的不适症状竟然发生了变化:目前大便基本正常了,手上的水泡消失了,皮肤也恢复到生病以前的正常状态了。
之所以通过食疗就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是因为我们知道“药食同源”是指某些“应时之食”经过必要加工后仍具备“不时之药”的功效,其食效和药理应象与天地四时之节律同类相感,皆统一于传统文化之干支“大数据”征象。
作者:橙子
相关主题:《流行病之“大数据”精准诊疗》系列《传统文化之“大数据”生态圈》系列《中药材之“大数据”效应》系列《膳食之“大数据”效应》系列《常见病之“大数据”精准诊疗》系列《传统文化之“大数据”物种基因》系列点击下方蓝字即可阅读相关内容:食物的神奇“药效”核桃我的“脚气”中医思维比中医治疗更重要左腮挂钩疼老公的“腹胀”月经淋漓不尽的膳食调理我的亲戚“爱”便秘母亲的“沙虫脚”口渴老妈的灰趾甲老爷子的“老慢支”“鸡眼”不翼而飞了……疫病共性防治与广谱药食探索“天人合一”与“既病防变”从基础病到疫病的思考疫病之“既病防变”探索疫病之“未病先防”探索疫病成因与防治探索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