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气转凉手脚冰凉盲目温补反受害 [复制链接]

1#

???

天气逐渐转凉,很多人都会手脚冰凉,即使喝热水、多穿衣服,也依然暖不起来。这在女性、老人和体弱者中更为常见。人们大多认为手脚冰凉是“寒”造成的,于是选择吃牛羊肉、辣椒、生姜、桂圆等辛热之品来温补。有些人吃完会感到身体热乎乎的,手脚也不那么凉了,有些人却可能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属“肢厥”范畴。《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由此可见,肢厥是由于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导致阳气不能正常布达温煦所致。而肢厥也有寒热之分,不是所有的手脚冰凉都是阳虚惹的祸,我们要辨证施治,不可盲目温补。

寒证造成的手脚冰凉是因为人体内寒气过剩、阳气衰微,寒气凝滞于经脉,致使气血运行受阻,不能达到四肢末端。因此,除了手脚发凉之外,还常常出现恶寒蜷卧、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等证。防治可用四逆汤温中散寒。方中生附子是大热之品,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温壮元阳,回阳救逆;干姜性热、味辛,入心、脾、胃、肺经,其性守而不走,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既可以益气补中,治虚寒之本,也能缓和干姜、附子峻烈的药性,调和诸药。

热厥,即因为邪热深伏于身体、闭阻阳气,导致阳气不能外达四肢而导致的手足逆冷。除了手足冰冷,还常常会感到喜冷饮而恶热,伴烦渴口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通常发热在前,手足厥冷在后;厥为标,热为本,也就是真热在里,隔寒于外的真热假寒证。此时,应使用白虎汤清里透热。方中石膏性大寒,味辛、甘,擅长清热,以制阳明内盛之热,并能止渴除烦;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助石膏以清热生津;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并可防止石膏和知母的大寒之性伤身,诸药配伍,便能帮助患者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邪热内盛所导致的四肢逆冷就会自然解除。

秋季推荐几道老少皆宜的羹汤

玉竹老鸭汤

原料:老鸭一只(约克)、北沙参60克、玉竹60克、老姜2片、清水ml、盐1/2茶匙(3克)

做法:

1、将北沙参和玉竹用清水清洗干净。北沙参沥干备用。玉竹放入用清水浸泡30分钟。老姜去皮切成片。

2、老鸭洗净,剁成大块,一只鸭子大约剁成8到10块。用清水洗净鸭块,沥干水分。

3、把鸭块放入汤锅中,一次性倒足清水,不要盖盖子,大火加热,水开后撇去浮沫。

4、盖上盖子,改成小火煲30分钟。30分钟后,关火用勺子撇去汤面上的鸭油。然后放入北沙参,玉竹和姜片,再盖上盖子,继续煲制1个半小时。食用前放盐调味即可。

百合银耳羮

材料:鲜莲子、银耳、红枣、枸杞、冰糖

做法:

1、银耳泡发去掉黄色的根部,掰成小朵;怕苦的话,可以取掉莲心,不怕的话建议保留,因为莲心有清热降火等功效;红枣、枸杞洗净备用。

2、除银耳,将其他材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大火煮20分钟,再放入百合和银耳一起煮10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待融化即可享用。

银耳山药羹

材料:白扁豆30g,银耳30g,山药g,白糖少许

做法:

白扁豆晒干或烘干,碾末备用,银耳温水泡发后切丝,山药洗净切片,将山药、银耳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煨煮20分钟,加入白扁豆末,继续煨煮30分钟,煮成羹状即可。

玉米排骨汤

材料:猪大排适量,白萝卜1根,玉米2根。

做法:

1、玉米洗净切段备用,生姜洗净拍松。

2、白萝卜去皮洗净,然后切块。

3、将排骨洗净砍成块,锅中放入适量的凉水倒入排骨加几片姜片。大火烧开后撇除浮沫,然后转小火烧1小时。中间可加入少许食醋,可使骨头汤中的钙质更容易溢出,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4、然后再倒入待用的萝卜和玉米块,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烧30分钟。

5、最后加适量的盐即可。

莲子猪肚汤

原料:猪肚克、莲子克、料酒2杯盖、生姜薄片2片、盐、鸡精、葱末

做法:

1、猪肚洗净,开水氽熟,切成两指宽的小段。

2、将猪肚、莲子、生姜薄片入锅,倒入清水。

3、汤沸后,加入2杯盖料酒,大火改小火继续焖煮(若是用焖烧锅,小火10分钟后,将内锅放入外锅加盖焖熟)

4、1个小时左右,猪肚焖熟煲烂,加盐、鸡精,撒上葱花就可出锅。(综合自生命时报、钱江晚报)

近期热门文章

▲冷空气来了,三个地方千万别冻着!这些人须“春捂秋也捂”!

上厕所喜欢玩手机的人,你的7个器官正慢慢受损专家:如厕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使用这个“法宝”清洁牙齿,人均寿命延长6.4岁!专家教你如何正确刷牙

▲疲劳和过劳死之间只有五步距离!疲了累了怎么办?

小伙伴们~!回复2-5个字的关键词可迅速找到你想看的健康信息哦~例如:苹果、中医、减肥等。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