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一种中药材,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大家一般会用其泡水、煮汤、煮粥等方式烹饪后吃,对身体的调理作用颇多
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其味甘、淡而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与其他祛湿药不同,茯苓的利水渗湿功效,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茯苓粥的养生功效!1山药茯苓芡实粥——宜久服茯苓吃法多样,最简单的当属熬粥。一个好的方子,尤其是一个长期食用的方子,它的性质必须平和而不伤脾胃,山药茯苓芡实粥就是如此。粥方中茯苓能“泄湿”,山药能“补脾”,二者合用,山药因为茯苓补益作用更强,茯苓因为山药祛湿力度更大。同时,粥中的芡实更擅长“收涩”,在去除湿气的同时,可将饮食水谷中的精微之物收涩于人体内,促进营养吸收,以防流失。因此,此粥方更适合夏季长期食用。2红枣茯苓粥——滋润皮肤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面色红润;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红枣茯苓粥: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克。红枣洗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润皮肤,增加弹性光泽。3茯苓糕——健脾安神茯苓糕是用茯苓粉和面粉做成的糕点,中间夹有核桃、芝麻等干果。中医认为面粉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安神,二者合用、蒸制成糕补益效果更强。做法:取面粉g、茯苓粉15g、发酵粉3g、泡打粉3g、白糖20g、各种干果适量、清水g。将面粉、茯苓粉、泡打粉、糖混合后过筛。发酵粉和清水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倒入,搅拌成比较稠的面糊。把面糊放于温暖处发酵至2倍大。取一个大点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上面撒些干果,蒸锅里水开了以后蒸25分钟即可。4温中健胃饼——温胃健脾温中健胃饼对脾胃虚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此类人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加重,或呕吐清涎,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温中健胃饼:山药、白术、茯苓各60克,干姜30克,陈皮15克,共为细末,加胡椒面3克,混匀,与面粉0克一起加水和面,做成饼干样的小饼,置烘箱内烘熟。5五白糕——去黄褐斑五白糕对有如下表现的黄褐斑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皮损为灰黑色斑片,状如蝴蝶,对称分布于鼻翼、前额、口周,边缘模糊,自边缘向中央逐渐加深,伴短气乏力,腹胀纳差,或素有痰饮内停,舌质淡,舌苔腻,脉弦滑。五白糕:白扁豆50克,白莲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白山药50克,面粉克,白糖克。将前5味洗净,烘干,磨成细面,与面粉调匀,加水和面,或加鲜酵母令其发酵,发好后揉入白糖,上笼武火蒸30分钟,出笼后切成块状。6茯苓芝麻饼——缓解贫血小儿常因脾胃虚弱而出现贫血,证见:面色?白,食欲不振,困倦嗜卧,四肢乏力,或见腹泻,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有上述症状的小儿,不妨试试茯苓芝麻饼。茯苓芝麻饼:茯苓克,粳米克,黑芝麻克,白糖适量。将茯苓、粳米碾成细粉;黑芝麻炒熟,打碎。加水将以上诸品加白糖调成稠糊状,以文火烙成薄饼。7茯苓包子——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面色白或萎黄,高度水肿,腹部膨胀,腰部酸痛,食欲不佳,大便溏,小便少,舌质淡而胖大,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茯苓包子:将50克茯苓去净皮,用水润透,蒸软切片,每次加水约25毫升,加热煎煮取汁3次,合并药汁再滤净,将滤出的茯苓汁晾晾后和面,再蒸制成包子即可。注意,茯苓虽好但是孕妇慎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