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的主要特征
平和体质:健康阴虚体质:缺水阳虚体质:怕冷湿热体质:长痘气虚体质:疲乏特禀体质:过敏痰湿体质:体胖气郁体质:郁闷血瘀体质:长斑
一、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
特征: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体形匀称健壮;
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性格随和开朗。
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平和体质四季养生:以进食应时新鲜食物为宜。生活起居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适当通调经脉,保持健康体魄。
二、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指的是身体阴液不足。阴虚则内热,很多人表现为形体过度消瘦,喜欢吃,但却不易发胖。阴虚体质的人喜饮冷食,经常伴随有口干、咽干,睡着时易出汗等症状。阴虚的人还会“五心烦热”:手心、脚心、胸中发热,但是体温正常。女性易出现月经不调,引起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继而黄褐斑、蝴蝶斑滋生;过早进入更年期,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热等。而真阴不足的人基本先天体弱(所以阴虚体质中女性占多数)或因后天积劳伤阴有关。所以,真阴不足导致阴虚者应注意养阴。
养生方式:
成人每天应有7-8小时睡眠时间,夜间9点前后上床休息,让身心尽早呈现一个放松的状态,这样身体的各个气道也是放松的,人体就能很好的调气运气,来修复白天耗损的精气。所以,睡觉其实是最好的养五脏之阴的方法。反之,熬夜尤为伤身、动气、亏阴。其次养阴宜少运动、多静养。
饮食调整:
防燥即可修阴,而防燥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如果到了秋季(秋燥出现),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而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三、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症状表现:
面部油腻感,易长痘平时面部或鼻部常有油光,容易生痤疮粉刺。身体困重,湿热体质的人和痰湿体质的人一样,体内湿热重,有湿重的表现;身体困重倦怠,严重的甚至有裹着东西的感觉。因为体内热也重,所以这类人经常有心烦的感觉,脾气也比较急躁。食欲不振,不太想吃东西:由脾虚导致湿不能运化发展而来,由于湿困比较严重,所以不时会有恶心的感觉。口渴不能饮:虽然有口干的感觉,却不大想喝水。因为身体内的湿邪也是水,它们同性相斥。口臭:除了口苦口干,这类女性比较郁闷的是口腔有异味,尤其是早上起床后嘴里黏腻不舒服。大便粘滞:大便粘滞不爽或燥结,小便短黄。湿热体质形成原因:导致湿热体质的原因有很多,饮食过于肥甘厚味、嗜好烟酒、过食生冷、不喜运动、情绪抑郁、常年居住于潮湿的环境、淋雨涉步等,都是导致湿热内蕴的元凶。
养生方式:
选择清热除湿、燥湿醒脾的食物来清热除湿;健脾滋阴;戒除烟酒。中医认为,烟草为辛热秽浊之物,很容易生热助湿。酒是热性,有助阳的功效,同时有生痰湿的弊端,所以湿热体质人饮酒是很容易酿生湿热。
饮食调整:
食疗还是很重要的,譬如绿豆、黄瓜、芹菜、马齿苋、西葫芦、西瓜、冬瓜、苦瓜、赤豆、西红柿、乌梅、荷叶、茄子、鲜藕、百合、丝瓜、莲藕等;辣椒、狗肉、牛肉、羊肉不要食用,韭菜、生姜、胡椒、花椒等应少食。
四、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是指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在中医中,“气”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认为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极细微的精微物质。
症状表现:
气虚体质者身体生理功能处于不良状态,体力和精力都明显感到缺乏,稍微活动一下或工作、运动就有疲劳及不适的感觉。气虚体质的具体表现:声音低弱,气短懒言;精神不振,容易疲乏,易出汗;面色偏黄或苍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毛发不华;经常头晕、健忘;冬天怕冷、酷夏怕热;形体偏胖或苍瘦,肌肉松弛;舌体淡红、胖大,有齿痕;
如果你有以上3种以上问题的话,那大致可判定为前气虚体质了。
形成原因:
父母的体质遗传先天营养不足母亲妊娠反应严重孩子出生后喂养不当后天营养不均衡(比如,减肥,挑食)
易感疾病:
1、反复感冒2、低血压3、内脏下垂—胃、肾、子宫、肛门和阴道下垂4、心悸、心慌、早搏、胸闷易汗、懒言无力、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精神不振等——心气虚5、易感冒、声音低弱并气短,活动气喘和哮喘,便秘或腹泻——肺气虚6、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病、四肢无力疲乏、不长肉,眼睑下垂,脸色黄——脾胃气虚7、夜频尿多,腰酸耳鸣——肾气虚8、目眩、视物昏花、目光少神、胆小不敢冒险——肝气虚
饮食调整:
忌冷抑热、补气健脾;气虚体质的人群平时可常吃大枣、益母草蜜、南瓜、小米、糯米、马铃薯、红薯、豆腐、香菇、胡萝卜、鸡肉、鸡蛋、兔肉、牛肉,多喝山药粥、南瓜精粉、鱼汤等补气的食物,注意摄入各种优质蛋白,对补气都大有好处。气虚之人应少食荷叶、柚子、柑、金桔、橙子、生萝卜、大白菜、荠菜、萝卜缨等,更忌吃槟榔、薄荷、山楂等食物。
五、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特禀体质它包括三种:第一种是过敏体质。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人大多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种是遗传病体质。就是有家族遗传病史或者是先天性疾病的,这一类大多很难治愈。第三种是胎传体质。就是母亲在妊娠期间所受的不良影响传到胎儿所造成的一种体质。特禀质容易患上的疾病包括:过敏体质者容易发生药物过敏以及花粉症;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及中医所称的“五迟”、“五软”等;胎传疾病则为胎热、胎寒、胎惊、胎肥、胎痫、胎弱等。特禀体质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因此,特禀体质的人要特别调护。
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症状;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症状;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很差,容易引发旧病发作。
养生方式:
运动养生: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通过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是一种疗养的好方法。根据各种特禀体质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项目,逐渐改善体质。过敏体质的人要避免春天或季节交替长时间在野外锻炼,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相关的养生方法为推拿、艾灸、理疗。
情志养生:在情志调节上,应该培养乐观情绪,做到精神愉悦,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努力培养一个坚强的意志,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要常常告诫自己生活中仍有很多美好,学会欣赏事物,与人为善。
四季养生:特禀体质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春夏多注意防寒保暖,主张“早睡早起,广布于庭,防范风邪,护卫阳气”,秋冬要尽量减少户外运动及外出旅游,远离过敏源;注意三暖:头暖、背暖及脚暖。
饮食养生:特禀体质属于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所以饮食应当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搭配合理,多吃一些益气固表的食物,如山药等。可以适当吃谷类如糯米、燕麦等;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等;干果如红枣等;营养品如燕窝等;水产品如泥鳅等。少食蚕豆、白扁豆、牛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及腥膻发物的食物。忌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及各种发物。
六、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一般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平日里非常怕冷、手足经常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时稀,经常出冷汗,气短乏力,舌苔上附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物质。中医认为:如果一人阳气不足,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表里循环,造成白天精神萎靡、疲惫,晚上失眠、烦躁。有些女性如果是阳虚体质者,会使得子宫寒凉,造成月经紊乱、严重痛经、经血发黑或血崩等,容易出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等。阳虚还会影响血液运行,导致女性气色不好,精神疲惫,有的人会面色无光、青灰、下眼睑发黑;有的人会在两个颧骨、脸睑周围出现褐斑,看上去比同龄人显老。男性阳虚会出现阳痿、早泄等性功能减退的问题,常常感到腰膝酸软、精力不足,还会有失眠、脱发等征象。
养生方式:
精神调养: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体育锻炼: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阳虚食疗方:女性也宜适当多吃一些温肾壮阳的食物。常用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小龙虾也算)、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
七、痰湿体质
痰湿是一种病症名,指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则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不佳,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酒、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痰湿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
形成原因:
痰湿体质发生多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病因如下。寒湿侵袭: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饮食不节: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先天原因:素体胃热,过食肥甘厚味,脾运不足,聚湿生痰。年老久病: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缺乏运动:长期喜卧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痰湿体质特征是容易生病:
1、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最易中风、心肌梗死、脂肪肝。2、皮肤不好,油性皮肤为主。3、月经不调,以闭经为主、月经量少。4、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不能一概而论的,有的是基于阴虚体质,这时一定要润;有的是基于痰湿体质,这时要化痰、理气、散结。5、痰湿体质容易与郁症相伴而生。如果你有以上几种特征,那你可能就是痰湿体质了。
养生方式:
少吃酸性和甜的东西,再吃一些酸性和甜的东西,如醋,痰湿会更加严重,比如山楂,痰湿重的人吃多了山楂,不仅不能去血脂,反而还会伤脾胃,加重痰湿。痰湿体质的人要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甜能生湿。虽然水果品种较多,但仍不宜多食,更忌李子与石榴。不适宜吃寒凉的东西,不适宜吃寒凉的东西,比如冰西瓜(苦瓜)。胖的人大多脾胃有问题,再吃寒凉的西瓜,把脾胃进一步吃伤了,当然就更胖了。吃苦瓜就要适可而止,它增加痰湿。少吃腻滞、生涩的东西,少吃腻滞的东西,比如肥肉、年糕、糯米。少吃生涩的东西,比如生鱼片。痰湿体质的人,脾胃运化能力弱,胃口好,但是消化不了。所以,一定要少吃,不要吃撑。痰湿食疗方:多食用一些祛湿的食物,比如淮山、白扁豆、薏米、赤小豆、鲫鱼、生姜,都是日常很好的祛湿食物。
八、气郁体质
“气郁”指的是身体经络中的气运行不畅,一般和人本身的体质有关。气郁体质的人通常体型偏瘦;表情郁闷、不开心;面色发黄、无光泽,郁结厉害的,面色会发青黄;经常叹气,中医叫善太息。叹气是气机淤滞,淤滞了她就会觉得闷,不舒服,就会无意识地通过叹气来舒展气机,所以常叹气。还会有咽喉不利,中医叫梅核气,总是感觉咽部有异物,吐又吐不出来。女性月经前有比较明显的乳房胀痛和少腹胀痛,这种情况比较明显就提示她可能是一个气郁体质,淤滞不行。气郁体质因为阴阳之气的运行不顺,出阳入阴也不顺,所以气郁的人睡眠也不太好;大便多数发干,以为内气滞,粪便在肠道待得时间就会长,水分就会被吸收的多一些,所以就会干燥。
六大症状:
1、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2、精神紧张、焦虑不安。3、多愁善感、感情脆弱。4、易受惊吓。5、胁肋部或乳房胀痛。6、经常无端叹气。所以,如果以上问题符合多条,可以大致判定为气郁体质。
气郁体质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1、父母遗传,天生带有忧郁气质。2、工作压力大,得不到有效的释放。3、幼年曾经历过比较大的不良生活事件,小时候自信心受到过打击等。4、过度要求完美,不仅要求自己,同时要求别人。气郁体质易感病,精神上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狂躁症,甲亢,类似提前进入更年期。该体质患者还容易失眠,胸、两肋胀痛,月经周期紊乱,痛经,亦有乳腺增生的风险。
饮食调整:
生活中可以吃些萝卜、芹菜、香菜、柑橘、山楂、豌豆等,帮助顺气。如果气郁明显,可吃上几回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试试,效果一般会不错。食疗方: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橘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刀豆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南瓜、泡菜、石榴、杨梅、草莓、杨桃、酸枣、李子、柠檬等。不可多食冰冷食品。
九、血瘀体质
血淤体质的主要征候是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特征:
1、头发容易脱落;2、嘴唇颜色深,尤以唇缘为明显;3、舌质青紫,或点点紫色,症状轻的人时有时无,重者常有,并且不褪不散;4、眼眶暗黑,上下眼睑也呈紫黑色;5、皮肤灰暗没有光泽,肤质粗糙,有皮屑,干燥,甚者如鱼鳞;6、头、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时时发作;7、常有胃脘部饱胀难消,按该部位,感觉不适;8、妇女常有痛经、闭经现象。总结来说,女性出现皮肤晦暗,表现为肤色不均、没有光泽、黑眼圈凝重,唇色也会比正常人深一些,基本就可以判断为血瘀体质。
调理方式:
血瘀滞者不宜食寒冷以及收涩性的食物,如乌梅、石榴等;可食活血、补气、理气的食物,帮助活血化瘀、淡化色斑,比如日常多喝生姜红糖茶,就可以帮助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日常可多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比如莲藕、洋葱、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海带、葛根、魔芋、金针菇、猪心、菠萝、橘仁、山楂、菱角、余甘子、刺梨等等。
养生方式:
调整自身气血,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血瘀体质者还要尽量树立向上的精神,热爱生活,多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常运动,可以疏通气血,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肌肤色素代谢,以使皮肤润泽,减少黑色素等沉着。睡前尽量少喝水、早休息减少黑眼圈形成。
(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