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了,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一天比一天乏累,总有睡不完的觉。脚也像灌了铅似的,走几步就累得不行,工作也提不起精神。
脸上还容易冒油、长痘,浑身有湿漉漉、黏糊糊的感觉,整个人不清爽。为啥会这样呢?很可能是体内湿气在作祟!身体有这5个表现,说明你湿气重从中医角度来讲,体内有「湿」,主要是脾胃出了问题。脾胃作为运化水谷的重要脏腑,很脆弱,容易被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所损伤,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湿气内生。比如,吃太多甘甜肥腻的食物和生冷瓜果,以及烟酒不离手等等。湿气重的人,往往会有以下这些表现:①舌头:舌头胖大,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②大便: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马桶,难冲干净。③身材:一般来说,“肥人多湿”。④精神状态:头脑昏沉,身体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个人懒洋洋的,不愿意活动。⑤皮肤状态:湿气重的人,身上很容易出现瘙痒或皮疹,特别是在下半身阴囊、小腿、脚等部位。大家可以自行对照看看,如果有以上症状,那么说明你该祛湿了。简单4招,帮你去除体内湿气,恢复神清气爽
第1招:避环境的“湿”
减轻湿气,首先要“避外湿”。
遇到春雨淋漓不尽的潮湿天气,应关好门窗、少出门,避免去湿气浓重的地方游玩,如树林、湖泊、水塘等。
遇到下雨淋漓不尽的潮湿天气,应关好门窗、少出门,避免去湿气浓重的地方游玩,如树林、湖泊、水塘等。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若发现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0%,及时开启除湿机或空调除湿。第2招:勤运动,增加水分代谢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室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适当多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试试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水分代谢。第3招:食疗祛湿食疗是很便捷的祛湿法——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肿、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湿;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体内湿气严重的时候,不妨适当多食用这些食材。日常做菜时,还不妨多加一些葱、姜、蒜、茴香、香菜提味。这些食材性辛温、芳香化湿,有助于加强脾胃运。下面推荐大家4款食疗方,照着吃,体内湿气一扫光。①茯苓双豆祛湿汤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生姜2片、瘦肉克(2~3人分量)。做法:将茯苓、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瘦肉洗净,切大块备用;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功效:本祛湿汤选用茯苓和赤小豆配合,可加强祛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加上炒扁豆,可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再辅以少量陈皮运气化痰燥湿,四者可共奏春夏季祛湿之神功。PS:别把赤小豆和红豆弄混了,红豆基本上没有祛湿功效,就是一种普通食品;而赤小豆则药食同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②白术茯苓山药汤做法:取白术10克、茯苓30克、山药30克、大枣2枚、猪排骨克煲汤服用。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适合祛脾胃虚导致的“湿”。③芡实薏米粥做法:取芡实30克、薏米30克(浸泡2小时),小米克,加水适量,煮粥代早餐食用。功效:利湿止带,对寒湿所致的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腰膝酸软、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伴饮食不香、手足不温者颇有良效。注意:
本品“寒下滑利”,孕妇少用,尿频便秘者少用,也不适合阴虚羸瘦者,以防耗伤阴液,助长虚火。
薏米中淀粉、油脂含量高,容易走油,建议放冰箱密封储存。
薏米健脾作用弱,针对脾胃功能差所引起的湿效果不大。
④白术陈皮粥做法:取炒白术10克、陈皮3克、大米50克一起熬粥服用。功效:补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人群。第4招:揉拍三个“窝”除了食疗的方法,平时还可以多试试按揉、拍打以下部位,祛湿又通经。①腋窝腋窝处有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揉、拍打,可以疏导心经郁火,祛湿又通经。②肘窝肘窝外侧的曲池穴,是人体关键的“排污口”,经常按揉,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③腘窝膝盖后面同样有一个窝,叫“腘窝”,是肝经、肾经、膀胱经通行之处。腘窝中心的委中穴,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污口”。刺激这个穴位,能够缓解腰背、下肢关节疼痛,还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你点一个“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木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