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五随机测注意啦中综超易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m.39.net/pf/a_4611059.html

任何问题可咨询学姐或Yida

1

按照五行学说,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土虚水侮

B.土壅木郁

C.水不涵木

D.木火刑金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C母病及子是指母脏之病传及子脏,是相生关系的传变之一。水不涵木是指出于肾阴亏虚导致肾水不能滋养肝木,在五行中,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故水不涵木属于母病及子(C对)。

土虚水侮是指牌土虚弱,肾水反向克制,即肾水侮脾土,属于相侮关系(A错)。土壅木郁是指牌胃中焦壅滞,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为脾土侮肝木,属于相侮关系(B错)。木火刑金是指肝火亢盛反克肺金,为肝木侮肺金,属于相侮关系(D错)。

2

多选下列哪些是形成寒证的原因

A阳气亏虚

B阴邪致病

C阴寒内盛

D阴液亏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BC

·病因:外感寒邪饮食生冷素体阳虚久病伤阳

3

多选能用治阳痿证的药物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丁香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CD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3~15g先煎,久煎)

回阳救逆——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

补火助阳——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

(右归丸,附子理中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散寒止痛——寒湿痹痛(甘草附子汤)

趣记:附子会散火。

趣记:附子会(回阳救逆)散(散寒止痛)火(补火助阳)。

注意:本品辛热燥烈,孕妇慎用,阴虚阳亢者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

特点:①“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可通行十二脉,上助心阳以复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

②可治疗阳虚外感(麻黄附子细辛汤)。

③气性雄悍,走而不守。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1~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1~2g)

补火助阳——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右归饮,肾气丸)

散寒止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与吴茱萸、小茴香等相配)

温通经脉——痛经经闭,寒湿痹痛,阴疽流注(独活寄生汤,阳和汤)

引火归原——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与山茱萸、五味子、牡蛎等相配)

趣记:肉桂通原散火。

趣记:肉桂通(温通经脉)原(引火归原)散(散寒止痛)火(补火助阳)。

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有出血倾向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特点:补火助阳之要药,善补命门之火,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

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1~3g,不宜与郁金同用)

温中降逆——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丁香柿蒂散,丁香散)

心腹冷痛(与附子、薤白、川芎等相配)

补肾助阳——肾虚阳痿,宫冷(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相配)

注意:丁香长得太漂亮,不让人作呕,我需要补补肾了。

注意:丁香长得太漂亮,不让人作呕(温中降逆),我需要补补肾(补肾助阳)了

特点: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

4

单选善治胃寒呕吐的药物是

A:木香

B:乌药

C:香附

D:沉香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沉香(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1~5g,后下)

行气止痛——寒凝气滞,胸腹胀闷疼痛(与乌药、木香、槟榔等相配)

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呃逆(沉香散)

纳气平喘——肾虚气逆喘息(与肉桂、附子、补骨脂等相配)

趣记:沉香失去母亲,又气又痛,坐车踏上寻母之旅晕车呕吐,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找到母亲。

趣记:沉香失去母亲,又气又痛(行气止痛),坐车踏上寻母之旅晕车呕吐(温中止呕),气喘吁吁(纳气平喘)好不容易才找到母亲。

特点:中焦善散胸腹寒邪而止痛,下焦温肾纳气。

5

单选枳实消痞丸主治

A.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之痞

B.脾胃虚弱,食积内结之痞

C.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痞

D.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甘草人参茯苓白术黄连枳实厚朴麦芽半夏曲干姜(剂量略)

草人伏猪,连指厚芽拌姜。

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

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功效: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主症: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弦。

辨证公式:心下痞满+不欲饮食。

病机: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壅湿滞。

方义:枳实(君药)——行气消痞

厚朴(臣药)——下气除满,与枳实相须为用,以增强行气消痞之力

黄连(臣药)——清热燥湿而开痞

半夏(佐药)——散结和胃

千姜(佐药)——温中祛寒

半夏、干姜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以除痞

麦芽曲(佐药)——消食和胃

人参、白术、茯苓(佐药)——补中健脾

炙甘草(佐使)——补中健脾,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消补同施,消大于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消补兼施:补>消健脾丸、枳术丸;消>补枳实消痞丸

辛开苦降:枳实消痞丸、左金丸、小陷胸汤、三仁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连朴饮争议)。

6

多选组成中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

B.旋复代赭汤

C.枳实消痞丸

D.半夏白术天麻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C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草炒,二斤(10g)人参二斤(g)茯苓二斤(15g)白术二斤(15g)

山药二斤(15g)薏苡仁一斤(9g)缩砂仁一斤6g)莲子肉去皮,一斤(9g)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12g)(陈皮)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6g)

君子健脾除湿,要一纱帘逗(陈)姐。

参苓白术四君居,豆苡莲药砂桔俱。

健脾渗湿能止泻,培土生金保肺宜。

用法:枣汤调下。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证。

主症:气短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肠鸣泄泻,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脉虚缓。

辨证公式:气短乏力+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舌质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义:人参、茯苓、白术(君药)——益气健脾渗湿

山药、莲子肉(臣药)——山药健脾补肺,莲子肉健脾涩肠

白扁豆、薏苡仁(臣药)——健脾渗湿

砂仁(佐药)——芳香醒脾,行气和胃,化湿止泻

桔梗(佐药)——一者配砂仁条畅气机

二者开提肺气,以通调水道

三者以其为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全方兼有脾肺双补之功(培土生金)

炙甘草、大枣(佐使)——补脾和中,调和诸药

特点:①《古方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②后世亦有称本方为脾肺双补之剂。用于肺脾气虚之久咳证。

③方中桔梗用意为重点。

配伍特点:主以甘温补脾,纳芳化渗湿以助运止泻,佐引药入肺以培土生金。

回忆:培士生金:参苓白术散、泻白散(粳米、甘草)、清燥救肺汤(人参、甘草)、琼玉膏(人参、茯苓、白蜜)、麦门冬汤(人参、甘草、粳米)、补肺阿胶汤(糯米、甘草)、玉屏风散(白术、黄芪)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甘草人参茯苓白术黄连枳实厚朴麦芽半夏曲干姜(剂量略)

草人伏猪,连指厚芽拌姜。

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

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功效: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主症: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弦。

辨证公式:心下痞满+不欲饮食。

病机: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壅湿滞。

方义:枳实(君药)——行气消痞

厚朴(臣药)——下气除满,与枳实相须为用,以增强行气消痞之力

黄连(臣药)——清热燥湿而开痞

半夏(佐药)——散结和胃

千姜(佐药)——温中祛寒

半夏、干姜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以除痞

麦芽曲(佐药)——消食和胃

人参、白术、茯苓(佐药)——补中健脾

炙甘草(佐使)——补中健脾,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消补同施,消大于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消补兼施:补>消健脾丸、枳术丸;消>补枳实消痞丸

辛开苦降:枳实消痞丸、左金丸、小陷胸汤、三仁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连朴饮争议)。

7

单选以下哪项不是湿热水肿的主症

A.皮紧光亮

B.发热恶风

C.小便短赤

D.脉濡数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水肿——

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

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或口苦口粘,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辨证公式: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烦热口渴+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附)腹满不减,大便不通——己椒苈黄丸

8

采用背俞穴治疗皮肤痒疹,应首选:A.肝俞B.肺俞C.脾俞D.三焦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背俞穴不但可治疗与其相应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肺主皮毛,故皮肤痒疹首选肺俞。

-END-

打开淘宝扫一扫打开淘宝扫一扫

备考年中医考研执业医的小萌新们可以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